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孩子发烧,家长的头脑可不能跟着发热,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胡乱处理,要顺序办好下列几件事:1、分析一下发热的原因:大多数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而且以病毒为是最常见,象感冒、流感、麻疹、幼儿急疹、流行性肋腺炎等,其次是细菌感染,象扁桃腺炎、腥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有些也有发热,如疟疾、黑热病等,但比较少见;非感染性发热有中署、脱水、白血病、肿瘤、外伤或手术后等;还有些散热障碍的疾病,象鱼鳞广泛性皮炎、汗腺缺乏症等。当然有时不易区别,但把情况弄清后,可提供医生参考。2、观察一下发热类型:可用家庭常备的体温表,准确测量腋下体温、并作好记录。37摄氏度以下算正常,38度以下算低烧、38--39度叫中度发烧,39度以上叫高烧,还要看看发热持续的时间,伴随发热还有哪些症状等。3、不要滥用抗生素:多数家庭都常备抗生素,孩子一发热,马上就给用上各种抗生素。这是不合适的,其一是抗生素多数对病毒无作用,反而能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其二是发热本身是人体抗病能力消灭致病因素的正常反应,你用药物杀灭了细菌病毒,就会影响吞噬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产生,影响机体抗病能力的增强,所以不要过早应用抗生素。4、慎用解热退烧药:低烧或中度发烧一般不用退烧药,因为过早退热也会影响免疫功能的建立,而且药物退热常会引起大汗、虚脱等不良反应。高烧时也要慎重用药,控制在能达到降温的最小剂量就可以了,不要连续服用,半岁以内的幼儿更要谨慎。5、提倡物理降温:物理降温要比药物化学降温安全得多。可用凉毛巾敷前额,或在头颈部加冰袋,也可用酒精擦浴患儿头、胸、四肢、手掌。没有酒精,可用于54°的白酒代替,同样能达到散热降温的作用。6、预防高热惊厥:高热39°以上,有些婴幼儿就可能出现惊厥,表现为意识丧失、口眼歪斜、颈项强直、面部、四肢肌肉抽动、屏气、面色发青等,这是由于3岁以前的婴幼儿的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尚不健全、不稳定、应激性偏高造成的,近年发现,当小儿发热至38度时,可按每公斤体重0.2毫克给服常用皮肤用药,8小时后热不退再给第二剂,有较好地预防高热惊厥的作用,一般不用第3剂。对于有过高热惊厥史,可低钙、癫痫的病儿,更应及时给常用皮肤用药预防惊厥发生。7、其他:发热小儿应多喂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患儿体温高不退或者退而复升,应去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后,按医生的医嘱治疗。有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发热可能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因此,当孩子体温稍一升高时,就急忙给孩子服退热药。甚至有的家长把退热药当作常规治疗药物,每日定时服用。这种认识和作法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发热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在一定意义上说,对机体是有利的。在一般情况下,发热对小儿的脑细胞没有直接的损害。只有当体温超过41.4℃以上时,脑部才会有受到损伤的危险。婴幼儿高热有时会发生惊厥,这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兴奋容易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有的患儿在急性感染过程中引起中毒性脑病表现。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因为高热损伤了脑细胞所致,也不是病原体直接侵入脑组织所致。中毒性脑病的发生与感染中毒、人体对毒素的过敏反应、缺氧、脑水肿、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发热不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即使在小儿发热过程中出现惊厥、脑病等表现,也并非都是由于发热所致。
查看更多关于“小儿高烧抽畜会不会影响智力”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