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白癜风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牛皮癣 | 风湿科

登录 | 注册

投诉

如果您发现违背“求医网”运营原则的内容和用户,请告诉我们。

投诉类型:
  • 恶意灌水
  • 反动内容
  • 色情内容
  • 暴力内容
  • 广告内容
  • 答非所问
  • 其他
投诉理由:

提交投诉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提交

提交成功

我得了什么乳腺病?

| 0岁 | 分类:囊性纤维化 | 1人回复 | 2015-04-13

病情描述:

我是开县人,6月25号引产的,第二天胸部就胀痛,左边胸部有硬块,乳头小,而且流的奶少,右边没有硬块,流的奶多,吃了回奶药,还是一样的流。到后面左边胸部就不流奶了,而且胀痛,皮肤红肿,还起皮,用吸奶器也吸不出奶。也不算痛,就没管了,一直到8月4号,左边胸部就很疼很疼,睡觉也睡不好,吃东西也痛,走路也痛。我该怎么办??是不是得了什么乳腺病??是不是里面化脓了?化脓了就要开刀吗??我才18岁,能不能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刘保兴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痛发生在哺乳期,呈胀痛或搏动性痛,兼有红、肿、热现象,患处变硬,且先期出现乳头皲裂,这多是乳腺炎。若一侧乳房呈间歇性弥漫性钝痛、串痛,或局限性隐痛、刺痛,且与月经周期和情绪变化有关联者,要考虑乳腺上皮增生。乳腺癌晚期因病灶侵击神经,也可出现乳房剧痛。此外,女人青春期、经前期、孕期、产后、性生活后以及人流后均可发生乳房胀痛,这多是生理性疼痛,会自行消失,而不需特殊治疗。[编辑本段]二、乳内肿块双乳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型结节样肿块,无粘连,多为乳腺囊性增生病;如肿块呈结节状,质较硬,与皮肤粘连,边界不清,可能是乳房结核;乳内单个或2—3个小肿块,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大,无疼痛,生长慢者,多是乳腺纤维腺瘤;乳内单个肿块,与乳头皮肤不粘连,无疼痛,质地坚硬,界限不清楚,移动度小,生长快者,这是早期乳腺癌特征;继续发展,兼有乳头内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且有疼痛者,则多进入晚期。[编辑本段]三、乳头溢液乳头溢出无色透明液体,多见于更年期、绝经期妇女或乳腺增生患者;乳白色液体,多系非病理的乳汁潴留;黄绿色稠厚脓性液体,多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合并慢性炎症;血性液体,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癌。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可通过冷光、钼靶X光、X线导管造影或病理等进行确诊。[编辑本段]乳腺疾病种类及治疗方法乳腺疾病种类很多,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囊肿等都是常见的疾病,是受激素控制影响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乳腺激素分泌紊乱,继而引发疾病。那么乳腺疾病到底有哪些呢?应该怎样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可以分为乳腺组织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小叶增生期,纤维腺病期,纤维化期),乳腺囊性病变三型。可有乳房疼痛,经前加重,呈周期性,5%-15%的囊性增生病患者乳头溢液,有囊性肿块存在。治疗:乳腺增生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临床治愈,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或反复发作缠绵日久,部分乳腺囊性增生病可回导管上皮由典型增生发展为非典型增生,继而可能演变成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生癌变的危害性,应足够重视,并积极采用一级预防措施,由于乳腺增生病易复发,故应定期复查,跟踪治疗,以防癌变之虑。乳腺增生病病相复杂,症状轻重不一,虚实互见,并非单一治法所能独任,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起到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也可见于产后2-4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此外,妊娠期,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亦可发生本病。临床上以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容易发生传囊为特征。乳汁淤积,排乳不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产后免疫力低下,长期哺乳,母亲个人卫生较差,容易发生本病。治疗:乳腺炎的治疗要根据引起炎症的病因来选择,如果是因为乳汁瘀积引起的,应该排空乳汁,然后辅以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如果是因为乳头破损,细菌感染引起的,应该通过抗菌、消炎治疗。如果炎症有化脓,病情急,必要的时候应行切开引流。闭经——溢乳综合征简称A-G综合征,系非产褥期妇女或产妇在停止哺乳一年后,出现持续性溢乳,且伴有闭经。大多数患者合并高催乳素血症。治疗:调节内分泌,改善激素的分泌,并进一步调理月经与终止溢乳。乳腺纤维腺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共同构成的良性种瘤,临床很常见。本病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最常见于20-35岁,绝经后妇女较少见,常于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亦可多发,肿块多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实韧,活动度大,多无疼痛,压痛及乳头异常分泌,肿瘤大小从0.3—24cm不等,大多在3cm以内,以外上象限为多,月经周期对肿瘤生长多无影响,有的在月经有轻微胀痛感,妊娠和哺乳期略增大,有少数急骤增大,称巨纤维腺瘤,一般腋窝淋巴结无肿大,如果静止多年后肿瘤突然迅速增大,出现疼痛及腋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要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治疗:临床根据不同病情,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消结散痛,疏肝理气的治疗。如果肿瘤突然增大,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恶变。乳腺癌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大多发生在45—60岁女性,近年来趋于年轻化,尤以大龄未婚或婚后未育者多见。乳房内有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渐渐长大。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如果癌细胞扩散大,甚至出现转移的话,手术治疗行不通,通常只能是化疗以减轻病痛,延长存活时间,如果是早期,癌细胞没有扩散,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块,剔除癌细胞,术后还要辅以化疗。乳腺癌威胁着女性的健康,每年都有很多女性死于乳腺的恶心肿瘤。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定期检查,注意自我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重庆现代女子医院

本回答来自: 中日友好医院  |  向TA提问 投诉  |  2015-04-13

查看更多关于“我得了什么乳腺病?”的相关常识>>

内 科
呼吸科 普通内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心血管科 神经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外 科
胸外科 普通外科 泌尿科 心外科 血管科 乳腺科 肝胆科 肛肠科 神经脑外科
妇产科
人流 盆腔炎 妇科炎症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女性不孕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外阴白斑
儿 科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小儿腹泻 小儿脑瘫 小儿普外 小儿口吃 小儿肥胖 小儿遗尿 小儿眼科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性病 中医科 肿瘤科 精神科 整形美容
男 性
阳痿 早泄 男性不育 前列腺痛 性交障碍 包皮过长 包皮包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女 性
乳腺癌 乳腺炎 女性不孕 月经不调 宫颈糜烂 乳腺增生 外阴白斑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老人
中风 痛风 类风湿 冠心病 类风湿 脑梗塞 脑积水 股骨头坏死 风湿性关节炎
儿 童
胎记 湿疹 多动症 性早熟 手足口病 小儿肥胖 小儿风湿 小儿癫痫 小儿脑瘫
职业病
失眠 胃炎 痔疮 头痛 腰椎病 强迫症 焦虑症 近视眼 颈椎病
头 部
鼻塞 流鼻血 眼充血 牙龈出血 甲状腺肿 喉头水肿 眼睑浮肿 口眼歪斜 脑干出血
胸 部
咳嗽 胸闷 心悸 心率不齐 肺纤维化 呼吸急促 乳头发炎 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
腹 部
胃痛 肝肿大 肠痉挛 食欲不振 胃酸过多 消化不良 下腹坠痛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上 肢
手麻 手抽筋 手脱皮 上肢无力 腕部疼痛 肩关节痛 肩膀酸疼 两手颤抖 手脚冰凉
下 肢
脚臭 足癣 足跟痛 小腿酸痛 小腿水肿 X型腿 O型腿 膝盖扭伤 下蹲困难
内 科
哮喘 胃炎 厌食症 尿毒症 脂肪肝 肝硬化 羊癫疯 支气管炎 强直性脊柱炎
外 科
气胸 脑中风 脉管炎 胆结石 结肠炎 脑积水 胰腺炎 静脉曲张 乳腺增生
妇产科
人流 绝经 妊高症 羊水穿刺 女性不孕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阴道痉挛 外阴白斑
儿 科
性早熟 佝偻病 手足口病 小儿脑瘫 小儿肥胖 小儿弱智 小儿癫痫 儿童心理 小儿中耳炎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中医科 肿瘤科 传染科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