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涂肇中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概述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病因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径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如环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症状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难复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检查常规化验室检查。治疗除部分婴儿外,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且随着疝块增大,必将影响劳动和治疗效果,并因常可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一)非手术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二)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附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两类方法,非手术疗法又称为“保守治疗”。作为暂时缓解病情的治疗手段,适合于下述情况:1、年龄在6个月以内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当地医院不具备手术条件者。2、患处皮肤出现糜烂、湿疹、脓疱疹等不适宜手术的病变。3、病儿同时患有血液病、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明显营养不良或贫血、腹壁发育畸形等。4、家长对手术有顾虑。具体方法选择:1、“疝带”或“疝卡子”主要治疗目的是阻拦疝内容疝出。(1)疝带现以“裤衩型疝带”为便介绍制作方法:先测量病儿腰围、大腿围和裤裆长,根据测量尺寸用白色纯棉布剪制成三角裤衩。并注意:①裤衩大小要比病儿身体略小,为此需在腰侧方及后裆处加宽的松紧带使做出的裤衩紧贴在孩子身上并有弹性。②裤衩前方相当外阴处开一圆孔,使小儿阴茎由此露出,以方便排尿。并可将前后裆相连处做成活口,配上扣子或尼龙搭扣,方便小儿大便。③在患侧阴囊上方近腿根处加内垫,内垫一般为长、宽、高各为4、4、2厘米,制作时可根据病儿年龄大小中以调整。内垫内层为真橡皮垫,外加一层棉花,最外层用棉布固定在裤衩的内面上,使内垫外形呈扁的馒头形好。裤衩做好后白天配戴,夜间睡觉时可脱下建议做2~3条,以备更换。3个月以内小婴儿使用时必须注意皮肤磨损情况,出现磨损应暂停使用。市场上暂无此类商品出售。(2)疝卡子具有弹性的弓形卡子,使用时卡在患处,即医学上称为腹股沟管处。市场上有售。2、药物多为中草药,如市售的桔核茴香丸等,应遵医嘱服用。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手术疗法并不能真正治疗腹股沟斜疝,要想治疗,还要靠手术,这是由腹股沟斜疝发病原因所决定的。
查看更多关于“婴儿腹股沟斜疝”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