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涂肇中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病情分析: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指导意见: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生活护理:良好饮食习惯可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1,控制能量的摄入.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常规药物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高2,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遏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常规药物,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3,适量摄入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4,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5,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摄入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大小.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6,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7,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查看更多关于“脑血管病能治好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