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姚林燕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鼻及鼻窦的良性肿瘤主要好发于鼻腔内,其次是鼻窦,外鼻则较少.通常按组织来源进行分类,包拈骨瘤,软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等.鼻及鼻窦恶性肿瘤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范围内仅决于鼻咽癌和喉癌而居位第三,临床上并不少见.我国统汁数据表明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5%--3.66%,国外报告为0.2%--2.5%.在鼻窦恶性肿瘤中,原发于上颌窦者最多见,甚至可占60%--80%,其次为筛窦,原发于额窦和蝶窦少见.鼻及鼻窦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癌多发生于40一60岁,肉瘤则发生在年龄较轻者,甚至可见于婴幼儿.在病理学上,鼻及鼻窦癌肿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好发于上颌窦;腺癌次之,好发于筛窦.此外尚有腺样囊性癌,淋巴上皮癌,未分化癌,移行上皮癌酪,乳头状瘤癌变,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肉瘤仅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10%~20%,好发于鼻腔和上颌窦,以恶性淋巴瘤为最多;软组织肉瘤有纤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鼻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一)上皮性肿瘤1.良性(1)乳头状瘤:外翻性;内翻性.(2)腺瘤:单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混合瘤).2.恶性(1)鳞状细胞癌.(2)疣形癌.(3)基底细胞癌.(4)腺癌.(5)腺样囊性癌.(6)粘液表皮样癌.(二)软组织肿瘤1.良性(1)血管瘤.(2)脂肪瘤.(3)平滑肌瘤.(4)横纹肌瘤.(5)神经纤维瘤.(6)神经鞘瘤(许旺氏细胞瘤).(7)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器瘤).(8)纤维黄色瘤(纤维组织细胞瘤).2.恶性(1)恶性血管外皮瘤.(2)纤维肉瘤.(3)横纹肌肉瘤.(4)平滑肌肉瘤.(5)血管肉瘤.(6)神经源性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许旺氏细胞瘤),(7)恶性纤维黄色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三)骨和软骨的肿瘤1.良性(1)软骨瘤.(2)骨瘤.(3)骨化性纤维瘤.2.恶性(1)软骨肉瘤.(2)骨原性肉瘤.(四)淋巴和造血组织的肿瘤恶性淋巴瘤:(1)淋巴肉瘤.(2)Burkitt氏瘤.(3)网状细胞肉瘤.(4)浆细胞瘤.(5)Hodgki氏病.(五)杂类肿瘤1.良性(1)畸胎瘤.(2)脑膜瘤.(3)牙源性肿瘤.2.恶性(1)恶性黑色素瘤.(2)脊索瘤.(3)颅咽管瘤.(4)嗅神经源性(感觉神经源性)肿瘤.(六)瘤样病变(1)假上皮瘤样增生.(2)嗜酸性化生和增生.(3)囊肿.(4)粘液囊肿.(5)血管性肉芽肿(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脓性肉芽肿).(6)鼻息肉.(?)纤维瘤病.(8)纤维性结构不良.(9)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0)感染性肉芽肿.(11)胆固醇性肉芽肿.(12)致死性中线肉芽肿(Stewart氏肉芽肿,恶性肉芽肿).(13)Wegeer氏肉芽肿病.(14)鼻神经胶质异位(鼻神经胶质瘤).(15)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鼻塞,鼻出血,牙齿松动,脱落,眼球移位,面颊麻木,肿胀是鼻部肿瘤最常见的症状.鼻腔内息肉样肿物,鼻小柱或鼻前庭肉芽组织,溃疡,眼球突出,运动受限,硬腭隆起,唇龈沟饱满,面颊部膨隆,颈淋巴结肿大等是鼻部肿瘤最常见的体征.1.放射学检查:对于有鼻息肉,眶下麻木或少量鼻出血的病人可以作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判断肿瘤的大小,部位和侵犯范围极有价值,但是,难以辨别肿瘤的性质.临床上常用轴位扫描(横断扫描)和冠状扫描两种扫描方法,冠状扫描适合于观察筛板和前颅窝是否受累.2.活组织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肿瘤的重要依据.活检时较好是经鼻活检,若肿瘤外观呈息肉样,可以连同周围组织一次切除送检.若肿瘤位于上颌窦或筛窦,可以用Tilley氏钳通过窦壁取组织送检.鼻窦内窥镜对诊断额窦和上颌窦肿瘤极有助益.对于上颌窦肿瘤,应避免经Caldwell-Luc进路(上颌窦治疗进路)探查和活检,以免给肿瘤创造一个向外侵犯的出口.1.手术:手术是目前治疗鼻部肿瘤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讲,凡是能经手术彻底切除者,均应优选手术治疗.对于外鼻皮肤肿瘤,可以在彻底切除病变后直接拉拢缝合,消灭创面,或应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切除鼻翼处肿瘤对于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或鼻腔巨大良性肿瘤,可以采用鼻侧切开径路切除肿瘤.对于上颌窦肿瘤,可以酌情施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或全切除术.鼻腔--鼻窦肿瘤侵犯前颅底,可以选用颅面联合径路.2.放疗:鼻腔,上颌窦和筛窦的放疗技术基本相同,通常用前野和侧野照射.眼,脑,脊髓等重要结构未遭受肿瘤侵犯时,照射时应予以保护.3.化疗:目前,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手术切除有困难,以及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或与手术,放疗组合,构成综合治疗.
查看更多关于“假上皮瘤样增生”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