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抗结核药种类较多,常用包括常用皮肤用药、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常用皮肤用药、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这些药在临床上使用不良反应常有发生,其中比较多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毒性反应,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过敏反应等。在抗结核药过敏反应中,除链霉素可致过敏性休克这一严重反应外,绝大多数以药物性皮疹为主。据资料表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疹发生率可达50%以上,疹型多种多样,最常见为多形红斑,次为剥脱性皮炎、紫癜和荨麻疹。这些皮疹分布四肢,然后可向面部及躯干蔓延。出现皮疹的时间多是在用药7-8天后,个别可为用药后第2天,最长可在60天后。因此,首次用药病人在服药后1-2周中应提高警惕,若感到四肢瘙痒、灼热,应及时观察有无皮肤表面的斑片状红色疹子,并去医院请医生检查,明确是否与药物有关。一旦确诊为抗结核药药疹,首先要立即停用正在服用的药物,同时给予抗过敏药。皮疹消退后,逐个明确致敏药,并改用其它药物取代,制定合理抗结核方案。据临床观察,在众多抗结核药物中,链霉素、常用皮肤用药及常用皮肤用药出现药疹的比例高,除了与药物本身的致敏性外,亦与这三种药在结核病中的广泛应用有关。预防抗结核药药疹,首先要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反应,对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用药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链霉素应作过敏试验。
查看更多关于“请问服用抗结核药物后会出现皮疹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