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陈贤楠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1,脑血栓(血栓性脑梗塞)又名脑血栓形成,属于脑梗塞的一种.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脑血栓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多发生在55-6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表现,2-3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造成死亡.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但治疗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后者需凝血.脑血栓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一部分病人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2,脑栓塞(栓塞性脑梗塞)脑栓塞与脑血栓的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了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什么是“栓子”呢?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脑栓塞发病率也很高,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它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病人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史,患脑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3,脑腔梗(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防治腔隙性脑梗塞应采取以下措施:1,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Hg;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常规药物;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7,大复方道地取材,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功效的现代中药,对腔隙性脑梗塞发病诱因有综合的防治作用,坚持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防止复发.
查看更多关于“脑血栓和脑梗塞那个更严重”的相关常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张凤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脑血栓是脑梗塞的其中一种类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建议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情绪稳定;注意防寒保暖;病人一旦感觉脑血栓前兆(眩晕,剧烈头痛,走路不稳,动作失调,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血压突变等)立即就医,切忌麻痹大意或讳疾忌医。可有后遗症。
本回答来自: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投诉 | 2015-04-13
查看更多关于“脑血栓和脑梗塞那个更严重”的相关常识>>
- 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
- 腔隙性脑梗死病因 |
- 腔隙性脑梗死饮食 |
- 腔隙性脑梗死专家 |
- 腔隙性脑梗死医院
- 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指南 |
- 腔隙性脑梗死症状 |
- 腔隙性脑梗死检查 |
- 腔隙性脑梗死药品 |
- 腔隙性脑梗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