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白癜风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牛皮癣 | 风湿科

登录 | 注册

投诉

如果您发现违背“求医网”运营原则的内容和用户,请告诉我们。

投诉类型:
  • 恶意灌水
  • 反动内容
  • 色情内容
  • 暴力内容
  • 广告内容
  • 答非所问
  • 其他
投诉理由:

提交投诉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提交

提交成功

扩张性心肌病???

| 0岁 | 分类:缺血性心肌病 | 1人回复 | 2015-04-13

病情描述:

医生:您好!我的父亲今年50岁,两年前出现心衰的表现,于今年7、8月份病情加重,随后住院治疗,发现是心力衰竭导致的心脏扩大,并伴有房颤,治疗一个月后心脏病无明显缩小。回家养了一个月,再回医院复检,发现心脏大概缩小左右,由房颤转变成早搏,一直按照主治医生的嘱咐服药。可是,进入深冬以后,我父亲愈发变得怕冷,双支膝盖以下是分冰凉,而且整个人冷的直打哆嗦(室内温度大概十多度)。请问医生这是怎么回事?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于凤章

于凤章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扩张型心肌病亦称充血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增多,尤其CoxsackieB病毒对心肌具有亲和力,心肌炎后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最后形成心肌病.Cambridge测定5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CoxsackieB病毒中和抗体,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和抗体≥1024者远较对照组为多.并发现病程短于一年及起病时发热者中和抗体明显增高.Wilso动物实验,实验性CoxsachieB病毒性心肌炎,数月后心肌纤维化及小灶性炎细胞浸润,形成心肌病,Burch用电镜在心肌病患者心肌内发现病毒样颗粒,以上说明,部分心肌病是心肌炎发展的后果.2、变态反应本病部分患者抗病毒抗体增高.常有遏制T细胞功能障碍,认为本病是病毒感染后,机体变态反应所致.3、高血压本病中大约10%血压增高.但血压增高多发生在心力衰竭时,随心力衰竭的控制,血压下降,因而血压增高不是本病的主要因素.4、营养不良门脉性肝硬化并发本病者,多于一般人群,生活贫困的居民发病率较高提示本病与营养有关,机体某些必需氨基酸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病理及病理生理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常增大,心脏扩张以双侧心室最明显,因而称扩张型心肌病,心腔扩张较轻者,心室壁稍增厚,病变发展,扩张加重,心室壁相对变薄,心室壁厚度正常或稍增厚.由于心肌纤维化,心肌收缩无力,射血分值下降,半月瓣口可能出现功能狭窄,左右心室扩张,可致房室瓣口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流反复冲击致房室瓣膜轻度增厚,心肌病变可扩及心内膜,以及心内局部压力的升高局部供血不足,可致心内膜斑状纤维性增厚,约60%的病例有附壁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正常,或有与患者年龄相适应的动脉硬化性病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程度不等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不等,胞核增大,半数病例有灶性纤维化,电镜下可见肥大的心肌细胞核增大,线粒体数目增多,核糖蛋白、糖元颗粒和肌原纤维增多,提示心肌细胞合成代谢旺盛.扩张型心肌病心腔明显扩张,而心室壁增厚不明显,心室壁软弱,收缩无力,射血分值下降,搏出量减少,心腔内残余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肺血回流受阻,则肺淤血,左心衰竭.本病大约1/3先有左心衰竭,有的起始即为全心衰竭.扩大的心腔中,有附壁血栓形成,因而动脉栓塞常见,由于心肌纤维化可累及起搏及传导系统,易引起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一、症状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30-50岁最多见,男多于女,起病缓慢,可有无症状的心脏扩大许多年,或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逐渐发展,出现心力衰竭.可先有左心衰竭,心慌、气短、不能平卧.然后出现右心衰竭,肝脏肿大,浮肿、尿少.亦可起病即表现为全心衰竭.胸部隐痛或钝痛,典型心绞痛少见.由于心搏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而头晕或头痛,甚或晕厥.由于心脏内附壁血栓,可致肺、脑、肾、4肢动脉栓塞.心律失常较常见,以异位心律,尤其室性期前收缩多见,心房颤动发生率约10-30%,也可有各种类型程度不等的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可能是病人单独表现.可因心律失常或动脉栓塞而突然死亡.2、体征心脏扩大最多见,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由于相对性2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常有收缩期杂音,偶尔心尖部可闻张期杂音,心衰加重时杂音增强,心衰减轻时杂音减弱或消失,大约75%患者可闻第3心音或第4心音.10%患者血压增高,可能与心衰时儿茶酚胺分泌增高水钠潴留有关.心衰控制后,血压恢复正常,亦有并存高血压病者.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X线检查心脏扩大为突出表现,以左心室扩大主,伴以右心室扩大,也可有左心房及右心房扩大.心衰时扩大明显,心衰控制后,心脏扩大减轻,心衰再次加重时,心脏再次扩大.呈“手风琴效应”.心脏搏动幅度普遍减弱,病变早期可出现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正常,肺动脉轻度扩张,肺淤血较轻.(2)心电图可有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心房纤维颤动次之.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广泛ST-T改变,左心室肥厚,左房肥大,由于心肌纤维化可出现病理性Q,各导联低电压..(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张,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搏动幅度减弱,2者搏动幅度之和<.病变早期可有节段性运动减弱,2尖瓣前后叶搏动幅度减弱.2尖瓣开口小,2尖瓣叶可有轻度增厚.右心室及双心房均可扩大,心衰时,2尖瓣可呈类城墙样改变,心衰控制后恢复双峰.(4)同位素检查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影,主要表现有心腔扩大,尤其两侧心室扩大,心肌显影呈称漫性稀疏,但无局限性缺损区,心室壁搏动幅度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影不但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同缺血性心肌病相鉴别.(5)心内膜心肌活检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心内膜心肌活检,诊断本病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诊断诊断依据: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史.②心脏体征:心界扩大,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衰重杂音增强,心衰减轻杂音减弱或消失.常有病理性第3心音.③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造影及同位素扫描示心脏扩张,而无明显肥厚.④心电图示异位节律,传导阻滞,广泛ST-T改变或有异常Q波.⑤动脉栓塞现象.⑥排除其他心脏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心肌病.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仍以排除诊断为主,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鉴别诊断一、冠心病当有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改变及Q波时,两者鉴别困难.尤其40岁以上患者,极易误为冠心病.下列条件有助鉴别:①年龄: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者,而心肌病以中年人好发.②病史:冠心病往往有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史,而心肌病常有心衰史、心慌、气短、下肢浮肿.胸部可有刺痛或胸闷不适,有典型心绞痛者约占10%.③心脏扩大:冠心病在反复心力衰竭后方引起心脏扩大,心肌病时心脏扩大为主要表现,心脏扩大而搏动弱.④超声心动图:冠心病时,心脏扩大不明显,心脏呈局限性搏动减弱,而心肌病心脏显著扩张,心室壁搏动幅度普遍减弱.⑤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肌病少见.⑥同位素检查: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影,心肌病大多双侧心室均扩大,而冠状病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右心室扩大者较少.⑦冠状动脉造影:是两者鉴别的最可靠条件.扩张型心肌病时,冠状动脉无>50%的狭窄.2、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时血压可正常、偏低或升高,心肌病心力衰竭时,由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组织缺氧,动脉痉挛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心力衰竭纠正后,血压多于数日内降到正常.但心肌病亦可与高心病并存.心肌病并存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鉴别,主要依据①高血压病程,除急进型高血压外,高血压病发展到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往往要数年病史.②高血压严重程度,高血压导致高心病心力衰竭时,往往有较严重的血压升高.③高心病时左心室肥厚扩张,且伴有主动脉增宽.④高血压病时,常有高血压眼底改变及肾脏改变.3、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由于左心室扩大,发生相对性2尖瓣关闭不全,可出现收缩期杂音,少数尚有舒张期杂音.X线检查常有左心房扩大,左心室及右心室扩大,常被误诊为风湿性2尖瓣病.鉴别要点:①心肌病时,杂音在心衰时出现或增强,心衰纠正后杂音减弱或消失.风湿性2尖瓣病,心衰纠正后,杂音增强.②X线所见,心肌病心脏普遍扩大,搏动普遍减弱、肺淤血程度较轻.风湿性2尖瓣病,肺动脉段突出,肺淤血较重.③心电图心肌病广泛ST-T改变,左束支传导阻滞病理性Q波.风心病少见.④超声心动图;心肌病时心腔普遍扩大,室壁搏动幅度弱,2尖瓣开口小,心衰时3尖瓣呈类城墙样改变,心衰纠正后恢复双峰形,与风湿性2尖瓣狭窄的城墙样改变不同.4、心包积液心肌病时心脏普遍扩大,搏动极弱易误为心包积液,可根据下列条件进行鉴别:①心脏增大,搏动减弱,病程长达半年以上者,以心肌病可能性大.②X线检查,左心室增大者,提示心肌病.③超声心动图,心脏显著增大而无液性暗区,支持心肌病.④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左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异常Q波,室性心律失常等提示心肌病.⑤收缩时间间期,PEP延长,LVET缩短,PEP/LVET比值增大,支持心肌病.5、克山病属地方性心肌病,有一定流行地区,以学龄前儿童及生育期妇女发病较多.扩张型心肌病属散发性,以中年男性居多.治疗本病病因不明,也无**疗法,尚未发生心力衰竭者,应预防感染,防止过劳,戒烟禁酒,以防发生心力衰竭.已发生心力衰竭者,可用强心、常规药物,如收缩压不低于12.7kpa(Hg)可用血管扩张剂.由于心肌变性、坏死、纤维化,对常规药物耐受性差,宜用小剂量维持治疗.有心律失常者,可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选择用药,血压偏低者,可静脉滴注常规药物5ug/mi.临床症状不能改善且活检证实为心肌炎的患者,可试用一个疗程的免疫遏制剂.病程短,起病有发热者,也可试用激素治疗.本病患者心肌β受体密度下调,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下调也更明显.为了提高心肌β受体密度,改善心肌的反应性,可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收缩压不低于12.2kpa(90mmmHg)者,可用美多心安,一日3次,3-5天增加剂量一次,最大可用到50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6个月,可使心脏功能改善,但各人耐受性不同,应注意血压及心功变化,对于重症,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心脏移植.预后一旦发生心衰,预后不良,5年死亡率35%,10年死亡率70%

本回答来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向TA提问 投诉  |  2015-04-13

查看更多关于“扩张性心肌病???”的相关常识>>

内 科
呼吸科 普通内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心血管科 神经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外 科
胸外科 普通外科 泌尿科 心外科 血管科 乳腺科 肝胆科 肛肠科 神经脑外科
妇产科
人流 盆腔炎 妇科炎症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女性不孕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外阴白斑
儿 科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小儿腹泻 小儿脑瘫 小儿普外 小儿口吃 小儿肥胖 小儿遗尿 小儿眼科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性病 中医科 肿瘤科 精神科 整形美容
男 性
阳痿 早泄 男性不育 前列腺痛 性交障碍 包皮过长 包皮包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女 性
乳腺癌 乳腺炎 女性不孕 月经不调 宫颈糜烂 乳腺增生 外阴白斑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老人
中风 痛风 类风湿 冠心病 类风湿 脑梗塞 脑积水 股骨头坏死 风湿性关节炎
儿 童
胎记 湿疹 多动症 性早熟 手足口病 小儿肥胖 小儿风湿 小儿癫痫 小儿脑瘫
职业病
失眠 胃炎 痔疮 头痛 腰椎病 强迫症 焦虑症 近视眼 颈椎病
头 部
鼻塞 流鼻血 眼充血 牙龈出血 甲状腺肿 喉头水肿 眼睑浮肿 口眼歪斜 脑干出血
胸 部
咳嗽 胸闷 心悸 心率不齐 肺纤维化 呼吸急促 乳头发炎 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
腹 部
胃痛 肝肿大 肠痉挛 食欲不振 胃酸过多 消化不良 下腹坠痛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上 肢
手麻 手抽筋 手脱皮 上肢无力 腕部疼痛 肩关节痛 肩膀酸疼 两手颤抖 手脚冰凉
下 肢
脚臭 足癣 足跟痛 小腿酸痛 小腿水肿 X型腿 O型腿 膝盖扭伤 下蹲困难
内 科
哮喘 胃炎 厌食症 尿毒症 脂肪肝 肝硬化 羊癫疯 支气管炎 强直性脊柱炎
外 科
气胸 脑中风 脉管炎 胆结石 结肠炎 脑积水 胰腺炎 静脉曲张 乳腺增生
妇产科
人流 绝经 妊高症 羊水穿刺 女性不孕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阴道痉挛 外阴白斑
儿 科
性早熟 佝偻病 手足口病 小儿脑瘫 小儿肥胖 小儿弱智 小儿癫痫 儿童心理 小儿中耳炎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中医科 肿瘤科 传染科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