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幺远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病因 1.原发性: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2.继发性尿崩症: 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白血病、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结核、梅毒、血管病变)等。 3.遗传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十分少见。 4.物理性损伤: 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 妊娠期间可出现尿崩症症状,分娩后数天症状消失。 症状 垂体性尿崩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通常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2:1。一般起病日期明确。大多数病人均有多饮、烦渴、多尿。夜尿显著,尿量比较固定,一般4L/d以上,最多不超过18L/d,但也有报道达40L/d者。尿经重小于1.006,部分性尿崩症在严重脱水时可达1.010。尿渗透压多数<200mOsm/kg・H2O。口渴常严重,渴觉中枢正常者入水量与出水量大致相等。一般尿崩症者喜冷饮。如饮水不受限制,仅影响睡眠,引起体力软弱。智力,体格发育接近正常。烦渴、多尿在劳累、感染、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可以加重。 检查 1.血浆渗透压和尿渗透压关系。 2.禁水试验。 3.高渗盐水试验。 在诊断尿崩症时很少使用这一试验。 4.血浆AVP测定。 治疗 (一)水剂加压素: 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疗。血管加压素口服无效。可用水剂血管加压素静脉输液。 (二)粉剂尿崩症: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鼻腔喷雾剂。 (三)长效尿崩停。 (四)人工合成DDAVP。 声明: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查看更多关于“得了尿崩症吃什么中药好?”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