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白癜风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牛皮癣 | 风湿科

登录 | 注册

投诉

如果您发现违背“求医网”运营原则的内容和用户,请告诉我们。

投诉类型:
  • 恶意灌水
  • 反动内容
  • 色情内容
  • 暴力内容
  • 广告内容
  • 答非所问
  • 其他
投诉理由:

提交投诉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提交

提交成功

位置: 首页 > 问答 > 内科 > 心血管科 > 小儿心肌病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 27岁 | 分类:小儿心肌病 | 1人回复 | 2015-11-23

病情描述: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是什么??感冒能引起这种病吗?同时平时需要加强营养不能偏食。,增加抵抗力。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于凤章

于凤章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感冒能引起这种病
按病因心肌炎可分为以下3类:
(一)感染性疾病病程中发生的心肌炎其致病病原体可为细菌、病毒、霉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或寄生虫.细菌感染以白喉为著,成为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伤寒时心肌炎不少见;细菌感染时心肌受细菌毒素的损害.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肌炎可以延及心肌,伴发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主,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偶然可侵犯心肌而引起炎症.多种霉菌如放线菌、白色念珠菌、曲菌、组织胞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心肌炎症,但均少见.原虫性心肌炎主要见于南美洲锥虫病与弓青工体病.立克次体病如斑疹伤寒也可有心肌炎症.螺旋体感染中钩端螺旋体病的心肌炎不少见,梅毒时心肌中可发生树胶样肿.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多,受到高度重视,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心肌炎,霉菌、寄生虫、立克次体或螺旋体引起的心肌炎则远比病毒和细菌性心肌炎少见.
(2)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就目前所知,风湿热的发病以变态反应可能最大,风湿性心肌炎属于此类.
(3)化学、物理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化学品或药物如吐根素、3价锑、常用皮肤用药等,或电解质平衡失调如缺钾或钾过多时,均可造成心肌损害,病理上有炎性变化;心脏区过度放射,也可引起类似的炎性变化.
发病机理
从动物实验、临床与病毒学、病理观察,发现有以下2种机理:
(一)病毒直接作用实验中将病毒注入血循环后可以心肌炎.以在急性期,主要在起病9天以内,病人或动物的心肌中可分离出病毒,病毒荧光抗体检查结果阳性,或在电镜检查时发现病毒颗粒.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产生溶细胞物质,使细胞溶解.
(2)免疫反应实验与人体病毒性心肌炎起病9天后心肌内已不能再找到病毒,但心肌炎变仍继续;有些患者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状稍微而心肌炎表现颇为严重;还有些患者心肌炎的症状在病毒感染其他症状开始一段时间以后方出现;有些患者的心肌中可能发现抗原抗体复合体.以上都提示免疫机制的存在.实验中小鼠心肌细胞感染少量柯萨奇病毒,测得其细胞毒性不显著;如加用同种免疫脾细胞,则细胞毒性增强;如预先用抗胸脾抗体及补体处理免疫脾细胞,则细胞毒性不增强;若预先以柯萨奇B抗体及补体处理免疫脾细胞,则细胞毒性增加;实验说明病毒性心肌炎有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存在.研究还提示细胞毒性主要由T淋巴细胞所介导.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迁延不愈者,E花环、淋巴细胞转化率、补体C均较正常人为低,抗核抗体、抗心肌抗体、抗补体均较正常人的检出率为高,说明病毒性心肌炎时免疫机能低下.最近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与α常用皮肤用药也显著低于正常,γ常用皮肤用药则高于正常,亦反映有细胞免疫失控.小鼠实验性心肌炎给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后感染早期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高,感染1周后给药则使死亡率降低.
以上资料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以病毒直接作用为主,以后则以免疫反应为主.
病理改变
病变范围大小不一,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随病程发展可为急性或慢性.病变较重者肉眼见心肌非常松弛,呈灰色或黄色,心腔扩大.病变较轻者在大体检查时无发现,仅在显微镜下有所发现而赖以诊断,而病理学检查必须在多个部位切片,方使病变免于遗漏.在显微镜下,心肌纤维之间与血管4面的结缔组织中可发现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为主.心肌细胞可有变性、溶解或坏死.病变如在心包下区则可合并心包炎,成为病毒性心包心肌炎.病变可涉及心肌与间质,也可涉及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束支,成为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病毒的毒力越强,病变范围越广.在实验性心肌炎中,可见到心肌坯煞费苦心之后由纤维组织替代.
症状表现
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重者可至猝死,轻者几无症状.老幼均可发病,但以年轻人较易发病.男多于女.
(一)症状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重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2)体征
1.心脏扩大轻者心脏不扩大,一般有暂时性扩大,不久即恢复.心脏扩大显著反映心肌炎广泛而严重.
2.心率改变心率增速与体温不相当,或心率异常缓慢,均为心肌炎的可疑征象.
3.心音改变心尖区第一音可减低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样.心包摩擦音的出现反映有心包炎存在.
4.杂音心尖区可能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杂音,前者为发热、贫血、心腔扩大所致,后者因左室扩大造成的相对性2尖瓣狭窄.杂音响度都不超过3级.心肌炎好转后即消失.
5.心律失常极常见,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以房性与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此外,心房颤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可出现.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因素或病因之一.
6.心力衰竭重症弥漫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肌泵血功能衰竭,左右心同时发生衰竭,引起心排血量过低,故除一般心力衰竭表现外,易合并心源性休克.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急性期血沉可增速,部份患者血清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反映心肌坏死.
2.心电图①ST-T变化:T波倒置或减低常见,有时可呈缺血型T波变化;ST段可有轻度移位.②心律失常:除窦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缓外,异位心律与传导阻滞常见.房性、室性、房室交接处性早搏均可出现,约2/3患者以室性早搏为主要表现.早搏可有固定的联律间距,但大多数无固定的联律间距,部分符合并行收缩,这种无固定联律间距的早搏可能反映异位兴奋性,患者除早搏外无其他发现,可能来自局灶性病变.早搏可为单源性,也可为多源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比较少见,但室性心动过速有可能引起昏厥.心房颤抖与扑动也见到,扑动相对较少见.上述各种快速心律可以短阵屡发,也可持续不止.心室颤抖较少见.但为猝死的因素或病因.一至3度窦房、房室、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都可出现,约1/3患者起病后迅速发展为3度房室传导阻滞,成为猝死的另一机理.上述各种心律失常可以合并出现.心律失常可以见于急性期,在恢复期消失,亦可随疤痕形成而造成持久的心律失常.疤痕灶是引起早搏反复出现的基础之一.

本回答来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向TA提问 投诉  |  2015-11-23

查看更多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的相关常识>>

内 科
呼吸科 普通内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心血管科 神经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外 科
胸外科 普通外科 泌尿科 心外科 血管科 乳腺科 肝胆科 肛肠科 神经脑外科
妇产科
人流 盆腔炎 妇科炎症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女性不孕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外阴白斑
儿 科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小儿腹泻 小儿脑瘫 小儿普外 小儿口吃 小儿肥胖 小儿遗尿 小儿眼科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性病 中医科 肿瘤科 精神科 整形美容
男 性
阳痿 早泄 男性不育 前列腺痛 性交障碍 包皮过长 包皮包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女 性
乳腺癌 乳腺炎 女性不孕 月经不调 宫颈糜烂 乳腺增生 外阴白斑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老人
中风 痛风 类风湿 冠心病 类风湿 脑梗塞 脑积水 股骨头坏死 风湿性关节炎
儿 童
胎记 湿疹 多动症 性早熟 手足口病 小儿肥胖 小儿风湿 小儿癫痫 小儿脑瘫
职业病
失眠 胃炎 痔疮 头痛 腰椎病 强迫症 焦虑症 近视眼 颈椎病
头 部
鼻塞 流鼻血 眼充血 牙龈出血 甲状腺肿 喉头水肿 眼睑浮肿 口眼歪斜 脑干出血
胸 部
咳嗽 胸闷 心悸 心率不齐 肺纤维化 呼吸急促 乳头发炎 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
腹 部
胃痛 肝肿大 肠痉挛 食欲不振 胃酸过多 消化不良 下腹坠痛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上 肢
手麻 手抽筋 手脱皮 上肢无力 腕部疼痛 肩关节痛 肩膀酸疼 两手颤抖 手脚冰凉
下 肢
脚臭 足癣 足跟痛 小腿酸痛 小腿水肿 X型腿 O型腿 膝盖扭伤 下蹲困难
内 科
哮喘 胃炎 厌食症 尿毒症 脂肪肝 肝硬化 羊癫疯 支气管炎 强直性脊柱炎
外 科
气胸 脑中风 脉管炎 胆结石 结肠炎 脑积水 胰腺炎 静脉曲张 乳腺增生
妇产科
人流 绝经 妊高症 羊水穿刺 女性不孕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阴道痉挛 外阴白斑
儿 科
性早熟 佝偻病 手足口病 小儿脑瘫 小儿肥胖 小儿弱智 小儿癫痫 儿童心理 小儿中耳炎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中医科 肿瘤科 传染科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