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及较高的复发率,临床治疗通常采取较为激进的方法,如截骨,剜除术等.但对于口腔颌面部较大的牙源性角化囊肿,可能导致大面积的骨质缺损,需要进行植骨,给修复重建带来困难,影响患者的面部外形.方法:对2例下颌骨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患者进行了减压或造袋术治疗.患者一:男,39岁,囊肿范围从左侧第二磨牙到右侧第二前磨牙,右尖牙,左侧切牙和左尖牙侧向移位;患者二:女,21岁,囊肿范围从右侧下颌孔到左侧第一磨牙.在囊肿部位备引流孔,置入橡皮管引流,术后运用负压装置,并教会患者使用注射器和盐水自我引流.结果:术后1年,第一例患者,囊肿范围明显缩小,有骨质形成和改建,然后进行二期手术治疗,无需植骨;第二例患者,CT显示囊肿范围明显缩小,骨愈合,然后二期手术,X线和临床检查显示患者没有任何面部畸形.结论:减压术或造袋术作为治疗大范围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一种保守方法,可保存相应的解剖结构(如累及的牙齿,下颌管以及上颌窦).通过降低囊内的压力,囊肿的体积明显缩小,从而可以诱导阻生牙的萌出和新骨的形成,成为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当然,该方法也存在相应的不足,如:需要进行二期手术,疗程较长等.
查看更多关于“牙源性角化囊肿注意事项?”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