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魏新苗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婴儿有断掌纹和眼距宽和疾病,没有关系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含量3.4~13.7μmol/L(0.2~0/dl),若超过25.7~34.2μmol/L(1.5~2.0mg/dl)即出现黄疸.但新生儿皮肤血管丰富,色泽红润,血清胆红素含量达51.3~68.4μmol/L(/dl)时肉眼才能辨出黄疸.年长儿或成人出现黄疸都是病理现象,新生儿则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凡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②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dl);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退后复现者;④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dl).●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应对: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哪些不适,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遏制新生儿肝脏克克常规药物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因素或病因是常规药物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常规药物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治疗:如果是常规药物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因素或病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诊断: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送医院治疗.●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诊断: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需到医院治疗.
查看更多关于“婴儿有断掌纹和眼距宽是什么疾病的特征”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