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先天性甲低就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智残性疾病,早期无明显表现,一旦出现症状,将是不可逆的,又称呆小病,此病迟发现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很大,此病可导致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医学上一般认为如果在2个月内发现,及时治疗,终身服药,智力基本正常.大于10个月发现、治疗的,智商只能达到正常的80%,大于2岁发现的,智力落后不可逆.先天性甲低发病率大约是5千分之一.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临床表现为智力迟钝、生长发育迟缓及基础代谢低下.
(1)确诊指标需检查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3碘甲状腺原氨酸洗(FT3),常规药物(FT4)浓度.超声波检查、骨龄测定、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等可作为辅助手段.
附-甲状腺检查正常值:
TSH(促甲状腺素)<10μIU/ml
T3(3碘甲状腺原氨酸)0.8-/ml
T4(甲状腺素)50-/ml
r-T3(反T3)0.26-0/ml
(2)血TSH增高,FT4降低,可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包括长期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3)血TSH增高,FT4正常者,为代偿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或高TSH血症,应定期随访.
(4)治疗:1.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2.正规治疗2-3年停药1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或甲状腺同位素扫描,如为暂时性CH则停药定期随访.如为长期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予终身治疗;3.定期进行体格和智能发育情况评估.
先天性甲低有下面10项表现:1、过期产,孕期超过42周,孕期胎动少;2、出生时体重较重,身长与头围正常,前后囟门大;3、胎粪排除延迟,便秘;4、多睡少动;5、黄疸消退延迟;6、吃得少,喂养困难;7、4肢凉、体温低;8、有脐疝;9、呼吸困难(主要是舌头大而厚,呼吸道有粘液水肿,气道不通畅);10、特殊面容:鼻梁低平、眼距宽、舌头大,颜面粘液性水肿.
上述10项不是每个新生儿期甲低患儿都能表现出来,有的只有其中几种,有的在新生儿期没有异常,到婴儿期才出现上述表现,这些都为新生儿甲低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如果孩子有其中的几点表现,就要到医院检查血中T3T4TH,便于尽早确诊,以免造成小孩不可逆的智力损害.一般建议治疗开始越早,远期预后越好.在新生儿期发现,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常是可逆的.一般凡生后3个月前确诊并接受治疗者,80%患者智商可在90以上.
怎么样早期治疗呆小症?
其实,治疗先天性甲低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服用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疗法.这种激素的价格不高,一个月只10几块钱.
一般只要方法和剂量正确,完全可以防止孩子出现继发性脑损伤,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期间,家长还应带孩子定期到筛查中心检测孩子体内的TSH、FT3、FT4等激素水平,医生对患儿服用的L-T4量进行随时的调整.
家长一定要遵照医嘱,每天按时按量给孩子服用L-T4.如果服用量不足,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而服用量过大,孩子会因为饥饿而出现烦躁、多汗、消瘦等不良反应.
疾病概述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造成,以往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
疾病描述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甲低,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疾病累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遏制甲状腺素缺乏,或是由于甲状腺素受体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变涉及的位置可分为:①原发性甲低,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②继发性甲低,其病变位于垂体或下丘脑、又称为中枢性甲低,多数与其他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缺陷同时存在.
儿科患者绝大多数为原发性甲低,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和起病年龄又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获得性甲低在儿科主要由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即桥本甲状腺炎所引起.本节主要介绍先天性甲低.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造成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两类:①散发性系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异位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所造成,发生率为14—20/10万,②地方性多见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山区,是由于该地区水、土和食物中碘缺乏所致,随着我国碘化食盐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症状体征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症状出现的早晚及轻重程度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多少及甲状腺功能**的程度有关.先天性无甲状腺或酶缺陷患儿在婴儿早期即可出现症状,甲状腺发育不良者常常再生生后3—6个月时出现症状,偶有数年之后才出现症状,其主要特点有3: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生理功能低下.
1、新生儿期
患儿常为过期产,出生体重常大于第90百分位,身长和头围可正常,前、后囟大、胎便排出延迟,生后常常有关腹胀、便秘、脐疝、易被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生理性黄疸期延长(>2周),患儿常处于睡眠状态对外界反应低下,肌张力低,吮奶差,呼吸慢、哭声低且少,体温低,常1.5,腹部膨隆、常有脐疝.
(2)神经系统症状
智能发育低下,表情呆板、淡漠、神经反射迟钝,运动发育障碍,如会翻身、坐、立、走的时间都延迟.
(3)生理功能低下
精神差、安静少动、对周围事物反应少、嗜睡、纳差、声音低哑,体温低而怕冷,脉搏、呼吸缓慢、心音低钝,肌张力低,肠蠕动慢、腹胀、便秘.可伴心包积液,心电图呈低电压,P-R间期延长,T波平坦等改变.
3、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因在胎儿几碘缺乏而不能合成足量甲状腺激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临床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但可相互交叉重叠.
(1)神经性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聋哑、智力低下,但身材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
(2)黏液水肿性综合征
临床上有显著的生长发育和性发育落后、智力低下、黏液性水肿等,血清T4降低,TSH增高,约25%患儿有甲状腺肿大.
4、TSH和TRH分泌不足
患儿常保留部分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因此临床症状较轻,但常有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的症状如低血糖(ACTH缺乏)、小阴茎(G缺乏)、尿崩症(AVP缺乏)等.
疾病病因
(一)散发性先天性甲低
1、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
是造成先天性甲低最主要的因素或病因,约占90%,亦称原发性甲低,多见于女孩,女:男=2:1,其中1/3病例为甲状腺完全缺如.其余为发育不全或在下移过程中停留在异常部位形成易位甲状腺,部分或完全丧失其功能.造成甲状腺发育异常的因素或病因尚未阐明,可能与遗传素质与免疫介导机制有关.
2、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是导致甲状腺素功能低下的第2位常见因素或病因,亦称家族性甲状腺激素生长障碍.多见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酶(过氧化物酶、偶联酶、脱碘酶及甲状腺球蛋白合成酶等)的缺陷,造成甲状腺素不足,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促甲状腺激素(TSH)缺乏
亦称下丘脑—垂体性甲低或中枢性甲低.是因垂体分泌TSH障碍而引起的,常见于特发性垂体功能低下或下丘脑、垂体发育缺陷,其中因下丘脑TRH不足所致较多见,TSH单一缺乏者甚为少见,常与GH、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等其他垂体激素缺乏并存,是由于位于3p11的Pit—1基因(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突变所引起,临床上称为多垂体激素缺乏综合征(CPHD)
4、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低下
前者是由于甲状腺细胞质膜上的GSα蛋白缺陷,使cAMP生成障碍,从而对TSH无反应,后者是末梢组织β—甲状腺受体缺陷,从而对T3、T4不反应,均为罕见病.
5、母亲因素
母亲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母亲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甲状腺抗体,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造成甲低,亦称暂时性甲低,通常3个月内消失.
(2)地方性先天性甲低
多因孕妇饮食缺碘,致使胎儿在胚胎期即因碘缺乏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诊断检查
由于先天性甲低发病率高,在生命早期对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重且其治疗容易、疗效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1、新生儿筛查
我国1995年6月颁布的母婴保健法已将本病列入筛查的疾病之一.目前多采用出生后2~3天的新生儿干血滴纸片检测TSH浓度作为初筛,结果大于20mU/L时,再检测血清T4、TSH以确诊,该法采集标本简便,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低,故为患儿早期确诊、避免神经精神发育严重缺陷,减轻家庭和国家负担的较佳防治措施.
2、血清T4、T3、TSH测定
任何新生儿筛查结果可疑或临床可疑的小儿都应检测血清T4、TSH浓度,如T4降低TSH明显升高即可确诊,血清T3浓度可降低或正常.
3、TRH刺激试验
若血清T4、TSH均低,则疑TRH、TSH分泌不足,应进一步作TRH刺激试验,静注TRH7μg/kg,正常者在注射20~30分钟内出现TSH峰值,90分钟后回至基础值,若未出现高峰,应考虑垂体病变,若TSH峰值出现时间延长,则提示下丘脑病变.
4、X线检查
作左手和腕部X线片,评定患儿的骨龄.患儿骨龄常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
5、核素检查
采用静脉注射—Tc后以单光子发射极算计体层摄影术(SPECT)检测患儿甲状腺发育情况及甲状腺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如果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治疗,预后较佳,智能绝大多数可达到正常,如果未能及早诊断而在6个月后才开始治疗,虽然给予甲状腺素可以改善生长,但是智能仍会受到严重损害.
治疗方案
本病应早期确诊,尽早治疗,以减少对脑发育的损害一旦诊断确立,应终身服用甲状腺制剂,不能中断,否则前功尽弃.饮食中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
甲状腺制剂有两种:
①L—甲状腺素钠:100μg/片或50μg/片,含T4,半衰期为一周,每日仅仅有T4浓度的小量变动,血清浓度较稳定,每日服一次即可.婴儿用量为每日8—14μg/kg,儿童为每日4μg/kg.
②干甲状腺片:40mg/片,是从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含T3、T4,若长期服用,可使T3升高,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干甲状腺片60mg相当于L—甲状腺素钠100μg.开始量应从小至大,间隔1—2周加量一次,直至临床症状改善,血清T4、TSH正常,即可作为维持量使用,药量过小,会影响智力及体格发育.用药量可根据甲状腺功能及临床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应使①TSH浓度正常,血T4正常或偏高值,以备部分T4转变成T3,②临床表现:每日一次正常大便,食欲好转,腹胀消失,心率维持在儿童110次/分,婴儿140次/分,智能进步.药物过量可出现烦躁、多汗、消瘦、腹痛、腹泻、发热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随访,治疗开始时,每2周随访1次,血清TSH和T4正常后,每3个月1次,服药1—2年后,每6个月1次.在随访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及血清T4、TSH无浓度,随时调整剂量.
查看更多关于“关于甲低”的相关常识>>
- 小儿神经遗传病治疗方法 |
- 小儿神经遗传病病因 |
- 小儿神经遗传病饮食 |
- 小儿神经遗传病专家 |
- 小儿神经遗传病医院
- 小儿神经遗传病治疗指南 |
- 小儿神经遗传病症状 |
- 小儿神经遗传病检查 |
- 小儿神经遗传病药品 |
- 小儿神经遗传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