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白癜风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牛皮癣 | 风湿科

登录 | 注册

投诉

如果您发现违背“求医网”运营原则的内容和用户,请告诉我们。

投诉类型:
  • 恶意灌水
  • 反动内容
  • 色情内容
  • 暴力内容
  • 广告内容
  • 答非所问
  • 其他
投诉理由:

提交投诉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提交

提交成功

位置: 首页 > 问答 > 口腔科 > 小儿口腔科 > 小儿龋齿 > 龋齿问题

龋齿问题

| 27岁 | 分类:小儿龋齿 | 2人回复 | 2015-12-04

病情描述:

将一下龋齿的定义及成因和治疗同时建议及时的去医院遵医嘱检查确诊治疗。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凤琴

张凤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者按:9月20日是第18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于是,我们也将目光定格在了可爱的小家伙们身上。宝宝们要怎样健齿、护齿呢?听听医院口腔科主任朱红怎么说。
0―6个月:
吃奶姿势最关键
一般来说,婴儿到了6个月才会长出第一颗乳牙。那么,没牙的时候护什么呢?医院口腔科主任朱红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护好将会长牙的“土壤”。
一个人牙长得好不好、齐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颌骨发育得怎么样。比如,有些人下颌前伸,下牙包在上牙外面,出现“地包天”,很可能就是由于小时候喝奶姿势不对造成的。朱主任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平躺着吃奶应尽量避免。因为孩子平躺着喝奶时,下颌需要向前伸着去够奶瓶,久而久之,会形成下颌前伸的习惯,等到牙齿长出自然免不了位置靠前,形成“地包天”。
此外,孩子的龋齿问题也是从这个阶段就要考虑的。从理论上说,孩子6个月之前,口腔中通常是没有致龋细菌的。然而,这种“纯净”的状态却很容易被打破。当父母去亲吻孩子嘴唇时,可能会将自身所带的致龋菌传染给他们;孩子喝完奶后,如果不适时清理口腔,也可能会导致细菌繁殖。
建议:
1.要注意哺乳姿势,以约45度斜卧位或半卧位为宜,最好不要躺着喂奶。
2.奶嘴的开口要大小合适,以不会呛奶,且不让孩子吮吸太费力为好。
3.为孩子测试食物温度时,家长要用手背试温,避免大人用嘴接触小勺或食物。
4.父母平时少亲吻孩子嘴唇,尤其是本身就有龋齿问题的家长,最好避免。
5.经常用消毒软纱布浸温开水轻轻擦洗孩子口腔黏膜和按摩牙床,或在孩子喝完奶后,再喂点清水。▲
3岁―6岁:
开始洗牙
对儿童来说,做窝沟封闭绝对是杜绝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针对恒牙的措施,其实,窝沟较深的乳牙同时要进行这种保护处理。
朱红主任告诉记者,乳牙完全被恒牙替代,一般需要持续到12岁左右。在这段乳牙时期,一旦出现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炎,影响到牙床,或其下方正在发育的恒牙胚,引起恒牙发育异常。
当然,乳牙毕竟要脱落,没必要让所有孩子都做窝沟封闭。如果孩子的牙齿窝沟不深,牙齿一直很健康,可以不用做;但窝沟较深的,则意味着有比较大的患龋齿可能,最好提前做防范。
防龋要尽早,那么矫正牙齿是不是同时要尽早呢?朱红主任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乳牙齐不齐,跟恒牙的整齐度没有必然关系,一般不需要过早干预。但如果牙齿咬合出现“地包天”,或乳恒牙替换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就应及时去医院。
建议:
1.孩子牙齿窝沟如果比较深,最好做个窝沟封闭。
2.三四岁的孩子能配合看病时,带他们做定期口腔检查和保健,并用幼儿专用的膏状物进行洗牙,通常每3―6个月一次。▲
6个月―3岁:
给牙齿涂层氟化物
宝宝的小牙在这个阶段就会陆续“破土而出”了。于是,系统的护牙工程同时要随之开始了。
就像很多人知道的,氟化物有坚固牙齿的作用。所以近几年来,多数牙膏都会添加或多或少的氟化物。然而对低龄儿童来说,含氟牙膏未必好。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不会有意识地漱口,很容易吞咽下有着各种水果味道的牙膏。有调查显示,3岁左右的儿童在刷牙时会吞咽牙膏用量的30%左右,4―5岁儿童的吞咽量约为20%。如果儿童长期吞入含氟牙膏,就有可能因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而导致氟牙症。
所以朱红主任认为,儿童在使用牙膏时要慎重一些。我国市面上的牙膏,大多按照含氟量的多少被简单地分成了成人和儿童两种,很少有专供幼儿使用的无氟牙膏。因此,最好在确认孩子有漱口能力后再使用含氟牙膏,在此之前,可只用清水刷牙。
不过,年龄小的孩子不适合使用含氟牙膏,并不是说他们要完全避开氟化物。为了促进牙齿与骨骼的钙化,在国外,孩子6个月后,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氟化物。他们通常选择将氟滴剂滴在孩子的舌头上,让他用舌头在口内搅拌,使氟滴剂到达各个牙面;或每天将氟滴剂或氟片溶于饮水中。而在我国,比较普遍的氟化物防龋做法是由医生将氟化物涂在牙齿表面,以保证牙齿的坚固。
建议:
1.孩子6个月后,带他到医院进行氟化物防龋处理;以后最好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涂氟。
2.牙齿萌出的这段时间,适当咀嚼硬物可以促进颌骨发育,让牙齿长得更整齐。比如,可以喂给孩子一点饼干之类有“嚼头”的食物。▲
6岁―12岁:
奇怪的新牙要拔掉
这是乳牙“下岗”,恒牙“上岗”的换牙期。牙病在这个阶段总是来得特别频繁,所以,基础的口腔清洁工作至关重要。
朱红主任说,除了刷牙,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换牙情况。如:一颗牙掉了很长时间,新的是否长出来了;是不是乳牙还没掉,恒牙就出来了;是不是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长出了奇怪的牙齿……凡此种种,都不能忽视。
建议:
1.如果乳牙过早掉了或因坏了被拔除,恒牙短时间内还不能萌出,要带个缺隙保持器,以防两边的牙把正常恒牙的空间挤掉。
2.乳牙没掉,恒牙已长,会形成双排牙,这种情况需要尽早拔除乳牙。
3.长出奇怪的牙齿要赶紧看,比如在门牙位置长出尖尖的牙,就可能是多生牙,要及早处理。
4.嚼点硬的食物,否则颌骨可能由于缺乏咀嚼刺激而不能充分发育,以致难以容纳恒牙,出现畸形。▲
护牙小贴士
杜绝六个坏习惯
1.舔牙齿、吐舌头:常发生于换牙期。容易使颌骨发育畸形,如下颌前突等。
2.吮手指:婴儿期时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三四岁后仍难以改正,就可能会出现上颌前突等问题。
3.咬物体:咬被角、枕头或铅笔等,容易让上下牙之间出现间隙。
4.咬上唇或下唇:咬上唇会导致下颌前突,出现“地包天”;咬下唇容易导致下颌后缩,出现“鸟嘴状”。
5.偏侧咀嚼:单侧咀嚼会让不常用的一侧颌骨发育不良,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
6.用嘴呼吸:长时间用嘴呼吸会令上颌前突,上前牙突出。▲
《生命时报》(2006-09-19第14版)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责任编辑:臧文丽)

本回答来自: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  向TA提问 投诉  |  2015-12-04

查看更多关于“龋齿问题”的相关常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刘晓红

刘晓红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常规药物等。

本回答来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投诉  |  2015-12-04

查看更多关于“龋齿问题”的相关常识>>

内 科
呼吸科 普通内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心血管科 神经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外 科
胸外科 普通外科 泌尿科 心外科 血管科 乳腺科 肝胆科 肛肠科 神经脑外科
妇产科
人流 盆腔炎 妇科炎症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女性不孕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外阴白斑
儿 科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小儿腹泻 小儿脑瘫 小儿普外 小儿口吃 小儿肥胖 小儿遗尿 小儿眼科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性病 中医科 肿瘤科 精神科 整形美容
男 性
阳痿 早泄 男性不育 前列腺痛 性交障碍 包皮过长 包皮包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女 性
乳腺癌 乳腺炎 女性不孕 月经不调 宫颈糜烂 乳腺增生 外阴白斑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老人
中风 痛风 类风湿 冠心病 类风湿 脑梗塞 脑积水 股骨头坏死 风湿性关节炎
儿 童
胎记 湿疹 多动症 性早熟 手足口病 小儿肥胖 小儿风湿 小儿癫痫 小儿脑瘫
职业病
失眠 胃炎 痔疮 头痛 腰椎病 强迫症 焦虑症 近视眼 颈椎病
头 部
鼻塞 流鼻血 眼充血 牙龈出血 甲状腺肿 喉头水肿 眼睑浮肿 口眼歪斜 脑干出血
胸 部
咳嗽 胸闷 心悸 心率不齐 肺纤维化 呼吸急促 乳头发炎 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
腹 部
胃痛 肝肿大 肠痉挛 食欲不振 胃酸过多 消化不良 下腹坠痛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上 肢
手麻 手抽筋 手脱皮 上肢无力 腕部疼痛 肩关节痛 肩膀酸疼 两手颤抖 手脚冰凉
下 肢
脚臭 足癣 足跟痛 小腿酸痛 小腿水肿 X型腿 O型腿 膝盖扭伤 下蹲困难
内 科
哮喘 胃炎 厌食症 尿毒症 脂肪肝 肝硬化 羊癫疯 支气管炎 强直性脊柱炎
外 科
气胸 脑中风 脉管炎 胆结石 结肠炎 脑积水 胰腺炎 静脉曲张 乳腺增生
妇产科
人流 绝经 妊高症 羊水穿刺 女性不孕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阴道痉挛 外阴白斑
儿 科
性早熟 佝偻病 手足口病 小儿脑瘫 小儿肥胖 小儿弱智 小儿癫痫 儿童心理 小儿中耳炎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中医科 肿瘤科 传染科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