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牙科畏惧症给牙科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儿童牙病的治疗,争取不到儿童的配合,常常会使治疗工作事倍功半,因此在儿童牙科治疗中掌握儿童的心理状况是极其重要的。
1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性格及对待事物的不同反应。在儿童牙科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牙科治疗对儿童心理上的影响。然而性格及心理也可受周围环境及家庭因素的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比如入托与未入托的儿童、家长理解并愿意配合医生治疗与不理解而不愿意配合医生治疗的儿童其心理状态并不相同。笔者从门诊儿童牙科治疗中观察有以下几种类型。
1.1配合型患儿好奇、好动、多言、能主动指出或诉说牙痛的具体位置、性质和时间。诊治中只要医生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尽量避免疼痛和刺激,在家长的劝说下一般能较好的配合治疗。
1.2紧张型患儿不多言、比较安静、听话、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使用高速涡轮机钻牙时产生的疼痛或药物刺激可表现出胆小、怯懦,时而合作时而哭闹,此型只要家长合作,医生耐心讲解仍能完成治疗。
1.3恐惧型患儿胆小、懦弱,多见于女孩,多由于家长的溺爱及过分的保护态度,而使患儿形成了懦弱、胆小、依赖的性格。也有部分患儿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对牙科治疗产生的恐惧心理,患儿在口腔检查时即不合作,只哭不闹。
1.4拒绝型患儿好奇、好动、任性,多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娇宠和迁就而形成固执的性格。往往在口腔检查时患儿就极不合作、拒坐牙科椅及相应诊治。
2儿童牙病患者的心理教育方法
2.1精神鼓励法此法对合作型、紧张型、恐惧型患儿均有良好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时的夸奖儿童,使患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男孩或幼儿园的患儿可以说“这孩子真勇敢。”“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最听话。”“长大要当解放军、痛点也不怕等”。激发患儿勇敢自豪的心理,鼓起战胜疾病,坚持治疗的勇气和决心。
2.2安慰解释法首先应尽可能解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医务工作者态度和蔼,循循善诱,不怕麻烦。用符合儿童的思维活动方式和理解的语言形象来解释疾病的性质和规律,使患儿认识到治疗牙病的重要性和规律性。对那些口腔器械惧怕的患儿可以给他们看一看、摸一摸器械,尤其牙钻机的喷水声和机械声使患儿产生惧怕心理,可以告诉患儿机械声只是喷水的,可以把坏牙齿喷洗干净。可事先给他们看一下,将水喷到手上,患儿未感到痛苦,使患儿精神放松,消除恐惧感,也可保证顺利的机器治疗。
2.3诱导教育法有些患儿极不合作,可先让家长进行耐心说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情绪容易随外界的条件和环境而改变。可先让合作的患儿先行治疗,使其产生榜样作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在治疗中造成疼痛与刺激,使患儿对医生产生信任感。
2.4恫吓强制法对拒绝型儿童可恫吓和诱导并用,可用不治好牙齿不许回家或不许家长陪伴等恫吓。对于极不合作的患儿可采用开口器强制治疗,但在治疗后要与患儿详谈“治疗不痛,下次不要哭等。”有些患儿经强制治疗后发觉治疗过程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样痛苦而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复诊时可能转化为合作型。
3儿童牙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3.1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选择治疗方式对儿童的治疗方式有三种:①逐渐增加疼痛的方式;②逐渐减轻疼痛的方式;③疼痛、无痛、微痛三者交替的方式。笔者体会到不但要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选择治疗方式,而且要根据儿童的诊断对症治疗。比如患急性牙髓炎的病人,因牙痛的痛苦,一般愿意接受治疗,用涡轮机急性开髓引流使疼痛缓解,患儿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复诊时即可配合治疗。而对恐惧型患儿可先用涡轮机在口内空转一下,让患儿感觉到治牙并无痛苦而给予合作。对合作型患儿,笔者一般采用疼痛、微痛、无痛三者交替的治疗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掌握也是非常困难的,有的儿童开始顺从老实,而在治疗中刚要开扩洞型却突然哭闹,这类患儿可先采用无痛方式,除必需开髓应首先给予安抚治疗并缩短治疗时间,可获得患儿复诊时的配合。
在治疗中经常对话,说明治牙的重要性及宣传一些必要的口腔卫生常识,使其产生亲切、信任感,并可同时培养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
3.2掌握儿童牙病的治疗及牙齿的生理解剖特点是缩短治牙时间的关键对儿童牙病患儿的治疗,技术上应精益求精,尽量缩短儿童张口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使用的器械、材料,应事先准备好,每次操作动作,尽可能一次完成,尤其正畸治疗的患儿,取模型时争取一次成功。必要时可增加治疗的次数而减少每次治疗的时间。
3.3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争取家长的配合争取家长的配合,是保证治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配合型家长可向其说明其患儿牙病的患病程度、治疗过程,争取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共同说服教育孩子,可使治疗顺利完成。对那些既信任医生又担心会给孩子带来痛苦的家长,可不进入诊室。因家长的无意识的举动和话语往往会影响患儿的情绪。但对于幼小的患儿和恐惧型的患儿可让家长陪同,或让家长抱着患儿坐在椅位上,这样家长亲眼看到医生的操作,能主动配合医生说服患儿,而患儿坐在家长的身上会产生安全感,再加上鼓励法也常能奏效。
牙科畏惧症往往起源于儿童时期,儿童对创伤特别脆弱、理解力低、自制力差、易受各种偏见的影响,因此在对儿童牙病进行治疗过程中,掌握儿童的心理,配合熟练的口腔科诊治技术,不但在儿童牙病治疗中起到预期满意的效果,而且从社会教育方面培养了儿童的毅力和自信心,还可为消除成年后的牙科畏惧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口腔疾病的防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查看更多关于“儿童牙科心理特点在临床中应用及其经验”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