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其临床特点有:(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9)难以安静地玩(10)经常话多(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指导意见:儿童多动症的因素或病因,一般认为与母亲孕期疾病,如高血压、肾炎、贫血、感冒以及先兆流产、早产、钳产、剖宫产等有关。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几率也较多。近年来,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过量开发幼儿智力,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出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也是造成当前儿童多动症患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或病因。此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高的饮食,也容易导致多动症。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患病的内因,后天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食品,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或不良家教方式造成的气血逆乱,均可导致心神失养,阴阳失调而发病。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面,国内儿童医学研究中心采用的“五步阶梯疗法”可作为标杆式的治疗体系。采取中医心身结合并治的调护方法,即心理治疗与饮食、药物相结合,以达到扶正祛邪、治好疾病的目的。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些要点:心理调护儿童的心理处于稚嫩期,情感不稳定,自制力差,同时记忆力佳,感情体验也深刻。家长宜多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患儿切忌采用简单、急躁等粗暴的方法体罚孩子,应让孩子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一样,并且明白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就够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的紧张心理,有助于帮助多动症患儿提高自控能力。行为疗法要培养多动症患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饮食起居,不迁就孩子的兴趣让他看电视、玩游戏至深夜,以免影响睡眠。鼓励患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旅游等,使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平时宜对患儿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可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当患儿出现良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奖励,鼓励他继续改进;而当有不适宜的行为出现时,应加以漠视,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淡化改变。饮食调节中医认为,儿童有脏腑功能不全,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生理特点,故此,饮食原则应为益肾水以滋肝木,扶脾土而抑心火。可常食黑大豆、海带、胡萝卜、金针菇、动物肝脏、瘦肉、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患儿应少食挂面、糕点、西红柿、苹果、橘子等,切忌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饮食中亦不宜加入辛辣的调味品。药物治疗症状明显的多动症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中西药结合治疗,一般来说是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的,但6岁以下的儿童不需药物治疗,此方应用于6岁以上的多动症患儿。建议常用西药利他林,每片10毫克,每日1片,早晨餐后服用。根据患儿的情况,可服用1~5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一旦好转,药量可逐渐减少,直至停药。中医治疗要考虑最初发病的因素或病因,可采用健脾安神的方法,试用下列方药:白芍,天门冬,元参,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先煎),茵陈,麦门冬,当归,常规药物10克(烊化),炙甘草,川楝子,勾藤10克,地榆10克,五味子。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用7~14剂。长期治疗应请专科医生指导。
查看更多关于“我家小孩四岁了特别爱动我想是不是多动症”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