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儿童遗尿症的病因引起遗尿的因素或病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关.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1970年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63名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少30%.1992年我院对44例遗尿儿童作膀胱B型超声检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50%.睡眠过深根据不少家长反应,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因素或病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心理因素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排尿习惯训练不良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训练幼儿的方法不对,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拉尿,最后也没有看看是否已经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这样幼儿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构成条件反射.因为孩子有时排了尿,有时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这样反会造成孩子排尿紊乱,不可能形成规律.还有的母亲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不管孩子怎么样挣扎,哭闹,反正不排尿就不让孩子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儿童遗尿症的性格特征迄今,虽然尚无足够证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关系.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此外,遗尿患儿可由于遗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因此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逐渐形成羞怯,自卑,孤独,内向的性格.指导意见:儿童遗尿症的治疗注意事项调整饮食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要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应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遗尿与睡眠的关系近年来,对遗尿症患儿作睡眠脑电图检查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尿床都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快动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遗尿可有一系列的过程,其开始是躯体不安宁,肌张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皮肤电阻降低,这是一组觉醒征兆.与此相应,在脑电图上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发放.大约过了几十秒钟或几分钟,孩子便在深睡之中尿床了.因此很难将遗尿的孩子唤醒有时往往是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儿童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裤单,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来,儿童对尿床经过完全无记忆.因为尿床的人常在“湿梦”之中,如在梦中掉到了河里而醒来,以致人们长期以为尿床是在做梦时发生的,其实尿床当时并不在梦中,多数遗尿症孩子在发生尿床之前,尚未出现过眼快动睡眠,而大多数是在尿床之后2小时,才出现第一阵眼快动睡眠,正常人每晚有眼快动睡眠4-6阵,而遗尿症患儿在尿床的当晚,只有眼快动睡眠2-3阵.因此,有人推想,尿床代替了有梦的眼快动睡眠,实验研究证明,尿床在前,做梦在后,衣服被单潮湿的感觉,被编入了尿床者的梦境,这就是“湿梦”.衣裤和被单被及时换干了的儿童,不做“湿梦”.许多人梦见过尿急找厕所找不到,即做了“找厕所的梦”,在焦急中醒来,可能裤子与被单被尿湿了些,但大部分尿还在膀胱里,没有解出来.这是由于膀胱充盈的信号被编入了梦境,是正常人的梦,遗尿症患儿通常是不做这种梦的.
查看更多关于“十岁小孩仍尿床是病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