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是否属于“尿频”,需根据“排尿次数”和“尿量多少”来决定,通常病因有以下三大类:1,尿量增多造成的尿频此类患者的膀胱本身正常,主要是由于尿量增多而造成了尿频现象.例如:饮水过多(即喝多尿多),或身体水分代谢异常(例如: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衰竭水肿,尿崩症,服用了常规药物).由于患者每次的尿量都很多(数百毫升),所以应从减少饮水量和治疗潜在疾病着手.2,膀胱疾病造成的尿频膀胱疾病所造成的尿频,主要特征是总有尿意,所以排尿次数多,但尿量却很少,一般情况下都少于200毫升,经常只有数十毫升,甚至几毫升而已.常见疾病包括:膀胱炎,尿路感染,摄护腺肥大和神经性膀胱.对于这类尿频疾病,必须根据医生的诊断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神经性膀胱是指支配膀胱的神经出了问题,特别是大脑或脊髓中枢神经发生了病变.由于正常膀胱受大脑的控制,因此正常人在不该小便的时候,可以忍住不尿,甚至尿到一半都能紧急“刹住”.但如果大脑发生了病变,例如:中风,巴金森氏症,癫痫,脑性麻痹等疾病,则会导致膀胱失控,从而造成尿频现象,甚至出现尿失禁的情形.有时也会因膀胱异常敏感而失去规律收缩,使得大脑无法控制.这些总称为“神经性膀胱”.3,精神性(心理性)尿频症精神性尿频症的患者,其身体水分代谢和膀胱功能都很正常,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例如:神经质,性急,焦虑,强迫症,精神疾病等,使得患者频频如厕,但每次只能尿一点点.通常症状时好时坏,并且只有在忙碌,专心或睡着的时候,症状才会有所改善.所以这种类型的尿频症患者,调节心理要素,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主要的,并且应当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尿频现象的发生.指导意见:儿童精神性尿频的治疗,首先要是心理治疗.所以,首先要弄明白病因是什么,其次才是行为治疗,也就是“憋尿训练”.爸爸妈妈们一定会感到纳闷,憋尿不是不好吗,为何还要教孩子进行“憋尿训练”?其实“憋尿”和“尿频”应根据尿量而定,只有把膀胱撑满(400毫升以上)才算憋尿,至于二三百毫升,不过是膀胱正常的储尿过程,也是膀胱有效收缩所必需的.因为膀胱要胀到一个相当程度(200毫升以上),排尿才会有力,否则尿量过少(膀胱不够胀),反会造成排尿的细弱,无力和余尿感,并激发下一次尿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憋尿训练”就是要用“憋尿”来控制尿意,以增加膀胱储尿量,但要以不超过膀胱容量400毫升为原则.当然,“400毫升”是无法去测量的,所以爸爸妈妈们要通过观察孩子每次排尿的多少,尿液排出时的速度,来判定该让孩子憋尿到何种程度.生活护理:孩子如果患有“儿童精神性尿频症”,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式,才能治疗成功,否则,极有可能因为父母的一些做法,而导致该病症无法治好.例如:有些父母在宝宝尿尿问题上比小孩子还紧张;有些则是十足地溺爱,孩子每次说“要尿尿”,就尽管让他去,甚至还让孩子一直坐在马桶上不出来.所以借助心理调适和“憋尿训练”,让孩子早日摆脱尿频的苦恼
查看更多关于“孩子尿多,什么因素或病因会引起?”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