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姚林燕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无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医院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例,上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仅2例.该院血管外科自1978~1988年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12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106例,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10例,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指导意见:肝素是一种有效抗凝剂,药效迅速,静脉注射10分钟后,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结力.其作用时间短,在体内迅速被破坏,大部被酶破坏,小部经肾排泄.静脉注射3~6小时后,血液凝固时间即能恢复正常.肝素水溶剂有12500μ和5000μ两种针剂,每100μ相当于.一般剂量近垦素/dkg/4~6h计算.给药途径可经皮下脂肪层,肌肉,或静脉注射:①深脂肪层注射:一般注射在腹壁深脂肪层,用浓的肝素溶液(100mg/dml),剂量每次按公斤体重计算.每隔8~12小时注射1次;②肌肉注射:肝素剂量每次50mg,每隔6小时注射1次;③静脉注射:连续静脉滴注法和间歇静脉注射法,可每次注射50mg,每4~6小时1次.肝素应用时,需测定凝血时间调节肝素剂量.一般用试管法测定,在间隔注射前1小时测定,以调节下次的注射剂量,凝血时间(试管法)正常值为4~12分钟.在进行肝素疗法期间,要求凝血时间维持在15~20分钟.如凝血时间为20~25分钟,肝素剂量减半;凝血时间超过25分钟,暂停注射1次.4~6小时后再次测定,以决定肝素用量.肝素疗程一般为4~5天,然后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如香豆素类药物.肝素一般很少有过敏反应.用量过多,可引起出血,如血尿,创口出血或内脏出血等.一旦发生,可用硫酸鱼精蛋白拮抗,剂量按对抗肝素.它具有完全的拮抗作用,可每隔4小时注射1次直到出血停止.必要时可输新鲜血.香豆素类衍化物是一种凝血酶原遏制剂.其作用诱导期长,一般需在用药后24~48小时才开始起作用.作用消失时间也长,并有药物累积作用,要停药后往往要经过4~10天作用才完全消失.香豆素类衍化物均用口服法.常用皮肤用药原值应维持在20~30%(浓度%).现国内常用香豆素类衍化物有:双香豆素(dicoumari),新抗凝(sttrom)和华法灵钠(warfarisodium).一般以华法灵钠最常用,第一日每次,每日3次;第二日每次,每日2次;第三日开始每次或,每日1次,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节.
查看更多关于“左骼静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相关常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祝秀丹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由于华法林与药物或食物相关作用复杂,个体剂量差异大,有出血风险,需要监测,近年来,研制出许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利伐沙班极少受药物或食物影响,一般无需检测,使用方便。
本回答来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投诉 | 2015-12-24
查看更多关于“左骼静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