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有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复查肿瘤病,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胶质瘤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工作者往往采用的是分类比较简单的Keroha分类法.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各型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在脑半球.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指导意见:胶质细胞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两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手术:手术治疗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①明确病理诊断,②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③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④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⑤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放疗: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X-刀,γ-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性质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R-刀治疗.但随着伽玛刀医生对胶质瘤治疗的不断探索,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肿瘤直径超过3厘米的大的胶质瘤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化疗: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
查看更多关于“恶性颈椎胶质瘤”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