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李建瑞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 除皮肤癌外,与其他部位的癌相比,口腔癌应更易早期发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以口腔癌中最常见的舌癌为例,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较多病例的报道来看,Ⅰ期病人仅占10.9%~25.4%.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唾腺的腺癌.颊,硬腭和口底粘膜下小唾液腺分布较多,这些部位的腺癌所占比例亦稍高.黑素瘤,肉瘤和淋巴瘤也可少见于口腔,转移性癌亦少见.
(1)舌癌:除舌尖腹面粘膜下有少数腺体聚集外,其他舌体粘膜下无腺体,因此舌体癌中95%以上为鳞形细胞癌,而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少见.舌根则不同,其粘膜下生分布着腺体,因此舌根癌中唾腺癌的比例可高达30%以上.舌根粘膜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属咽淋巴环一部分,故发生淋巴瘤亦不少见.
(2)颊粘膜癌:颊粘膜下腺体丰富,但分布不均.若以第1臼齿前缘为界将颊粘膜分成前后两半,则前半颊粘膜下的腺体分布稀疏,而后半颊粘膜下,特别是臼后三角颊粘膜下有丰富密集的腺体,甚至在颊肌及颊肌浅面亦有腺体.因此颊粘膜癌中的腺源性上皮癌所占比例比舌体癌高,腺癌可占颊部恶性肿瘤的19%.
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颊粘膜鳞癌发病情况也不同.在欧美占口腔癌的第5位,约占10%;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则各占口腔癌的第3位及第2位.国内资料,颊鳞癌的发病年龄比舌鳞癌约晚10年,但比西方国家早10~20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2:1.
(3)牙龈癌:牙龈无粘膜下层,亦无腺体,故牙龈癌几乎均为鳞形细胞癌.在下颌磨牙后区发生的小唾液腺肿瘤往往来自磨牙后区粘膜下腺体,不属于牙龈.发生在牙槽粘膜上的鳞形细胞癌则属于牙龈癌.牙龈癌发病年龄较舌癌及颊癌晚,中位年龄在50余岁.国外患者年龄更大,约60余岁.男性患牙龈癌较女性多.
(4)硬腭癌:腭中线及腭粘膜外缘区无粘膜下层,粘膜与硬腭骨膜紧密相连,而腭中线两侧有粘膜下层.以两侧第1磨牙相连线为界,腭前部含脂肪,后部含丰富的腺体,故硬腭癌中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较高比例的唾液腺来源的癌肿.硬腭癌发病年龄与牙龈癌相似,但比舌及颊癌稍晚;中位年龄在50岁以后,比国外的年轻.腭唾液腺癌的发病年龄与口腔他处小唾液腺的癌肿相仿,约比鳞癌早5~10年.患硬腭癌(不管是鳞癌还是唾液腺癌)的男性比女性多.
(5)口底癌:舌系带止点两侧,下颌切牙后面的前口底粘膜下有许多小唾液腺称切牙腺,两侧口底粘膜下有舌下腺,因此口底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不少唾液腺来源的癌.口底鳞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舌癌,占口腔癌中的第2位.但口底鳞癌在我国少见.
指导意见:
实践证明,用单一的方法**很难奏效,所以很多医学优秀都主张“两手抓”.
一手“抓西医”一手“抓中医”.西医诊断明确,能快速解决局部问题;中医注重整体,能综合调理人体机能.故**要中西结合,才能标本兼治.
一手“抓疾病”一手“抓症状”.不能只盯着癌症不放,而忽视人的感受.要着眼于癌症的治疗,着重于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手“抓进攻”一手“抓防守”.只知用手术和放,化疗一味攻杀癌症,而不知兼顾其并发症和毒副作用,常常会造成旧病不去新病又来的恶果.
一手“抓身体”一手“抓心理”.“十剂之功,败于病家一怒”,心理调节对病人十分重要,别让忧郁,恐慌和悲观失望成为癌症转移和复发的催化剂.
将“两手抓”思想贯彻到癌症治疗中的“无毒缓癌绿色疗法”,一上市就得到千千万万癌症患者的青睐.因为它的确与众不同.
“无毒缓癌绿色疗法”既重视西医的诊断结果,又突出中医中药的优势;既能有效遏制癌症,又能全面改善患者的症状;既强调缴杀癌症细胞,又讲求化解毒副作用;既针对不同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又将群体缓癌症的丰硕成果应用于实践.一经使用,就使众多癌症患者重新踏上了生命的绿洲,成为他们控制癌症,战胜癌症的法宝.
查看更多关于“硬腭癌防治”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