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王峥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 胆囊切除的危害 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很多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常规药物. 然而,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10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一环.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重创,引起长期的消化不良和腹胀腹泻,很多人切除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就是因长期的消化不良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胆道损伤 胆囊切除后,胆囊作为胆道重要一环被破坏,损伤在所难免; 2)、消化不良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如果胆囊一经切除,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却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能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这样,当人进食时胆汁量不足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2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另外,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后会引发其他身体机能问题. 3)、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可致碱性反流性胃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102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102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曾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380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比370).所以虽然切除胆囊后去除了胆结石,却很可能因此“招来”胆总管结石,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常规药物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引发胆总管结石.而治疗胆总管结石需要切开胆管,是个大手术,治疗难度非常高. 5)、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 1>、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有人对7000例结肠癌病例作回顾分析后发现,6千例有胆囊切除史,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由21.8%增加到38.5%另有人随访胆囊切除后10年以上的病例发现,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约70%,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高2倍.由此可见,胆囊切除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虽然尚未成为定论,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6)、肝损害和结肠损害 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和结肠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和结肠损害,而结肠损害很可能是结肠癌的一个原因. 以上所述切除胆囊所造成的这些后果,医生事前不可能细讲,在手术同意书上也只是用“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来表示,在出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时,医生多是用病情复杂,不可抗拒来解释,很难评为医疗事故.
查看更多关于“割胆囊对肝脏有影响吗”的相关常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周翔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胆囊切除对肝脏有一定的伤害: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同时平时要避免久坐、久站。
本回答来自: 北京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投诉 | 2016-02-16
查看更多关于“割胆囊对肝脏有影响吗”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