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魏新苗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可以到中医科辩证论治
黄疸的辩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多选化湿邪,利小便之法。
(1)阳黄:
①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腹部胀满,心中懊恼,恶心,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茵陈蒿汤。
②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皆黄,黄色不如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口中粘腻,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滑或滑缓。
治法:除湿泻热。
方药:茵陈常规药物。
(2)急黄:湿热疫毒,传入营血,内陷心肝。
证候:病热迅猛,黄疸急速加深,身面均黄,黄色如金,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神昏谵语,或有痉厥。邪入阴血,则见鼻衄、齿衄、呕血、便血、或身有瘀斑等;可有腹水,嗜睡昏迷,舌质红降,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主方:犀角散、黄连解毒汤。
(3)阴黄:
证候:目肤色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少,脘闷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
查看更多关于“亚急性重症乙肝的黄胆素怎么降?”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