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血管瘤形成原因未明,有人认为是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本症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编辑本段疾病分类(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编辑本段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编辑本段临床表现1.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肝区胀痛。2.小血管瘤无体征,较大血管瘤,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3.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状,早期多无症状。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cT、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较小的血管瘤且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可动态观察;,有压迫症状者可选择肝部分切除术。血管瘤多为单发,直径多小于4厘米。肝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大小和形状及数量均不一定,往往属先天性。如果静止不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肝肿大、食欲不娠、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编辑本段诊断依据1.肝区胀痛,肝大或触及包块。2.彩色B超示肝血管瘤样改变。3.CT检查:肝内有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区,增强后肿瘤边缘区可出现“C”形增强带。4.肝动脉造影:病变部位周边出现“血管湖”影像,造影剂滞留时间较长。5.腹腔镜检查:能观察肝表面肿瘤颜色及形状。6.X线检查:肝影大,膈肌升高,可发现钙化影。7.ECT显示肝血管瘤改变。编辑本段并发症血管瘤的并发症有溃疡、出血、感染、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骨骼肌肉损害而造成的肢畸形等。血管瘤的综合症有:1骨肥大性静脉曲张症2血小板减少血管瘤综合症3脑颜面管瘤综合症4软骨发育异常血管瘤综合症5Lido-Vo-Hippel综合症6Steier-Vorer综合症7血管瘤球瘤。
查看更多关于“针对血管瘤是如何形成的”的相关常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陈辉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
本回答来自: 卫生部北京医院 投诉 | 2015-07-24
查看更多关于“针对血管瘤是如何形成的”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