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白癜风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牛皮癣 | 风湿科

登录 | 注册

投诉

如果您发现违背“求医网”运营原则的内容和用户,请告诉我们。

投诉类型:
  • 恶意灌水
  • 反动内容
  • 色情内容
  • 暴力内容
  • 广告内容
  • 答非所问
  • 其他
投诉理由:

提交投诉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提交

提交成功

射血是什么原因

分类:湿热体质 | 1人回复 | 2015-07-24

病情描述:

射血是怎么回事。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李兰群

李兰群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在性生活射精和遗精时排出红色的精液,中医称之为血精。正常精液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出现血精后则呈粉红色、棕红色或带有血丝,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精液中混有红细胞。 男子见到血精后,往往十分恐惧,认为血液和精液一起排出,一定病情很重,更会影响生育能力,引起不育症。其实,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中医认为血精多由湿热蓄积于下焦,伤及血络,或与过食辛辣肥甘,或劳伤肾气,耗及肾阴,阴虚火旺,扰动精室,迫血妄行有关。现代医学认为多由泌尿、生殖系的炎症、肿瘤所致,如精囊炎、前列腺增生肥大伴炎症、前列腺癌、精索静脉曲张、精阜旁后尿道上皮下静脉扩张破裂均可导致血精的发生。 临床上引起血精的最常见病症是精囊和前列腺疾患,精液产生于以上二个器官。最常见的是精囊炎。精囊位于前列腺上面,膀胱与直肠之间,精囊的末端与输精管末端汇合形成射精管通向尿道。精囊周围的器官有前列腺、尿道、直肠等。精囊壁层有一层微小的血管网,内含许多微血管,当周围器官发生炎症、肿瘤、结核时,炎性渗出物就会循着精囊壁层内微小血管网浸淫,当细菌引起精囊发炎时,精囊壁即肿胀、充血,微血管易破裂而出血,引起精囊炎。待有排精时就会出现红色精液,有的伴有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或轻度的会阴部、肛周或下腹部疼痛。这时就要服用一些在泌尿系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如氟哌酸、呋喃坦丁等药物治疗,也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并应停止一个时期的性生活。对这种情况,只要使用药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不会影响男性生育力。另外引起血精的因素或病因还有:精囊和前列腺结核、血吸虫病、结石损伤、癌肿、精阜乳头状瘤、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紫癜、坏血病、精索静脉曲张、肝硬化等。对于这些疾病引起的血精,主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如果长期治疗不愈,血液存在于精液当中,将影响精液质量和精子功能;同时,如原发病治疗不理想,也导致全身状况下降,性功能减退,生育力降低,这样势必发展为男性不育症。所以,对于血精应及早查明因素或病因,及时治疗。 血精下焦湿热型 主证:精色鲜红或暗红,排精时阴部胀痛,或灼痛,心烦,面赤,口苦,咽干,脘腹胀满或大便粘滞不爽,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分析:湿热之邪蓄积下焦,下注精室,损伤血络故见血精。湿热阻滞,经脉不利故阴部胀痛排精时尤甚。湿热之邪无处不到,热扰心神可见心烦、面赤。湿热之邪侵及胆经可出现口苦、咽干。由于过食肥甘、辛辣之品,损伤脾胃,滋湿生热故而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爽。热郁下焦则小便黄赤。舌脉为内有湿热之象。 治法:清利下焦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与导赤散加减。可加入白茅根、蓄、大小蓟等凉血止血之品。 阴虚火旺型 主证:精色深红,排精疼痛,阴部坠胀疼痛,心烦失眠,午后潮热,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多由素体阴虚,或房室不节,肾精亏损,或因湿热病邪日久伤阴,或情志郁结日久化火伤阴均可致阴虚。肾阴亏虚,水火失济,虚火独亢,迫血妄行则血精深红。虚热之邪灼伤血脉故阴部肿坠疼痛,心神失养则心烦失眠。阴虚火旺则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伤阴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处方:知柏地黄丸加味,可加龟板、煅龙牡、酸枣仁、三七粉等。 瘀血阻滞型 主证:精色暗紫或夹有血块,阴部疼痛,痛引睾丸、阴茎,小便滴沥涩痛甚则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分析:此为病程日久,气血瘀滞精室。或由于外伤,伤及血络,脉络阻痹而成。脉络受阻,血行瘀滞故精液暗红或有血块,阴部疼痛,疼引睾丸、阴茎。脉络阻痹,气血不通则小便滴沥涩痛甚则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丹参、红花、赤芍、生地、桃仁、柴胡、川芎、制乳香、制没药、泽兰、王不留行。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蓄、车前子、石韦等。阴部疼痛牵引睾丸、阴茎时加小茴香、荔枝核、穿山甲、三棱、莪术等。 气不摄血型 主证:精色淡红,神疲乏力,气短心悸,面色苍白,食少腹胀,性欲低下,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液之所以在脉管内沿着一定的方向运行而不溢于脉外,除了靠心气的推动,还要靠脾气的统摄。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可以造成血液外溢而出血。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亏虚则神疲乏力,气短心悸,面色白,食少腹胀。脾阳根于肾阳,肾阳虚则性欲低下。舌脉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法:益气摄血。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枸杞、鹿角胶、山萸肉等。可加温补肾阳之品如补骨脂、肉桂、菟丝子等。 性前列腺炎与急性精囊炎在临床上常同时发生,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有的伴发前列腺结石,或前列腺增生。急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途径有3条,即血源性、淋巴蔓延或直接扩散。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在临床上80%的前列腺炎同时伴发精囊炎而出现血精,要鉴别前列腺炎或精囊炎是很困难的,几乎所有的前列腺炎和精囊炎都有后尿道炎,而约有40%左右的后尿道炎伴发有前列腺炎。因此在急性前列腺炎或急性精囊炎的抗炎治疗抗菌药的选用上也没必要分开考虑。 急性前列腺炎或急性精囊炎出现血精的治疗问题,除一般的处理外,抗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无需止血治疗。但由于前列腺体表面有一层脂质类的包膜,许多抗生素很难通过此膜而渗透到腺体内而达到治疗作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根据药敏选用。 (2)选择高脂溶性、高渗透性、与血浆中蛋白结合率低、离解度大的抗菌药物。 (3)联合用药,剂量要足,疗程要长。用药要4周以上。 常用药物及用药方法: (1)红霉素:红霉素有较强的穿透性,对前列腺上皮的渗透作用强。在酸性环境中可离解为非溶状态,对金葡菌、链球菌均高度敏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无效。因此常与卡那霉素联合应用。用法:红霉素0.25g,每日4次;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共用10~14天为第一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次2片,每日2次,服10~14天。 (2)复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的用药为2片,每日2次,用4~6周,在口服此药时可同时口服碱性药物,以提高疗效。 (3)先锋霉素类药和TMP:可以通过血液进入前列腺体内达到抗炎杀菌作用。常用的有先锋霉素Ⅵ号(头孢拉定)胶囊,口服每次2粒(500mg),每日4次。严重者可每日4~8g,分2次静注,但应注意对头孢菌素过敏史者禁用,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TMP的用法多为复方制剂,与磺胺同用,复方TMP即复方新诺明。 (4)喹诺酮类:近些年来抗菌药发展很快,用于急性前列腺炎的抗炎治疗药也增加很多,喹诺酮类药用法有氟哌酸0.2g,每日3次口服;奥复星0.2g,口服,每日2次;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点滴奥复星,每次0.2g,每日2次,疗程10~15天。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偶见谷丙转氨酶升高。病情好转改服其他抗生素。 (5)青霉素类药物:有些青霉素类药物对尿路的特异性细菌有效。对于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下不作为优选。

本回答来自: 中日友好医院  |  向TA提问 投诉  |  2015-07-24

查看更多关于“射血是什么原因”的相关常识>>

内 科
呼吸科 普通内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心血管科 神经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外 科
胸外科 普通外科 泌尿科 心外科 血管科 乳腺科 肝胆科 肛肠科 神经脑外科
妇产科
人流 盆腔炎 妇科炎症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女性不孕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外阴白斑
儿 科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小儿腹泻 小儿脑瘫 小儿普外 小儿口吃 小儿肥胖 小儿遗尿 小儿眼科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性病 中医科 肿瘤科 精神科 整形美容
男 性
阳痿 早泄 男性不育 前列腺痛 性交障碍 包皮过长 包皮包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女 性
乳腺癌 乳腺炎 女性不孕 月经不调 宫颈糜烂 乳腺增生 外阴白斑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老人
中风 痛风 类风湿 冠心病 类风湿 脑梗塞 脑积水 股骨头坏死 风湿性关节炎
儿 童
胎记 湿疹 多动症 性早熟 手足口病 小儿肥胖 小儿风湿 小儿癫痫 小儿脑瘫
职业病
失眠 胃炎 痔疮 头痛 腰椎病 强迫症 焦虑症 近视眼 颈椎病
头 部
鼻塞 流鼻血 眼充血 牙龈出血 甲状腺肿 喉头水肿 眼睑浮肿 口眼歪斜 脑干出血
胸 部
咳嗽 胸闷 心悸 心率不齐 肺纤维化 呼吸急促 乳头发炎 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
腹 部
胃痛 肝肿大 肠痉挛 食欲不振 胃酸过多 消化不良 下腹坠痛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上 肢
手麻 手抽筋 手脱皮 上肢无力 腕部疼痛 肩关节痛 肩膀酸疼 两手颤抖 手脚冰凉
下 肢
脚臭 足癣 足跟痛 小腿酸痛 小腿水肿 X型腿 O型腿 膝盖扭伤 下蹲困难
内 科
哮喘 胃炎 厌食症 尿毒症 脂肪肝 肝硬化 羊癫疯 支气管炎 强直性脊柱炎
外 科
气胸 脑中风 脉管炎 胆结石 结肠炎 脑积水 胰腺炎 静脉曲张 乳腺增生
妇产科
人流 绝经 妊高症 羊水穿刺 女性不孕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阴道痉挛 外阴白斑
儿 科
性早熟 佝偻病 手足口病 小儿脑瘫 小儿肥胖 小儿弱智 小儿癫痫 儿童心理 小儿中耳炎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中医科 肿瘤科 传染科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