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白癜风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牛皮癣 | 风湿科

登录 | 注册

投诉

如果您发现违背“求医网”运营原则的内容和用户,请告诉我们。

投诉类型:
  • 恶意灌水
  • 反动内容
  • 色情内容
  • 暴力内容
  • 广告内容
  • 答非所问
  • 其他
投诉理由:

提交投诉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提交

提交成功

湿热长痘喝决明子有用吗

分类:湿热体质 | 1人回复 | 2015-07-24

病情描述:

脸颊和下巴出很多小痘痘,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李兰群

李兰群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何谓湿热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医还有“长夏”一说,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温酷暑季节这段时间.高温酷热后,接连阴雨绵绵,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温病的一种,表面发热,头痛,尿黄而短,身重而痛,苔黄腻.易引发黄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湿热是湿邪化热内蕴会烦热,口苦,胸痞,黄疸,小便短赤,湿疹,要清热燥湿,利水,利胆,可多吃细米,白萝卜,马蹄,白菜这些清热利水的食物.指导意见:症状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生活护理:饮食靓汤赶走“湿气”春季气候多变而且湿气重.注重汤水的广东人,这时多会做些“去湿汤”调理身体.这次我们请了食养坊的行政总厨梁顺照师傅,按一个人的分量开了四张春天“去湿”的“汤方子”,让不时不食的饮食精神,于中有所体现◆板蓝根炖猪腱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提点:猪腱肉质嫩滑,经过炖煮以后稍带肉质纤维,颇有咬头,蘸点豉油来吃是不少男士的至爱.评点:汤色深沉,中药味道也比较浓,怕喝中药的人可能相当抗拒,但喝了以后喉咙很舒服.◆土茯苓炖水蛇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红枣两粒,姜1片.做法:水蛇当刂好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提点:买时要区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较黑.它们外貌非常相似,但炖汤效果有很大区别,水蛇汤色清澈鲜甜.炖汤水蛇较好选几两重的小蛇,更易出味.评点:汤水较滋补,蛇肉鲜甜,味道比很多炖汤要饱和.◆鸡骨草炖猪横脷材料:鸡骨草5克,猪横鶪80克,姜1片,蜜枣半粒.做法:先把鸡骨草,猪横脷清洗干净,然后把全部材料一起放进炖盅内,猛火炖够3小时,待炖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提点:鸡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冲洗掉鸡骨草上的泥沙和杂质.评点:汤清甘甜,倒没有一点中药味,是广东传统的清热去湿汤水,据说可以清肝火,健肠胃.◆鲜桑叶炖猪腱材料:鲜桑叶5克,猪腱肉60克,蜜枣半粒,姜1片.做法:清洗猪腱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鲜桑叶,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提点:3-5月鲜桑叶最多,大家不要错过了.嫩叶可煮吃,炖汤的话,老叶也无妨.评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搭配.桑叶炖过以后,鲜嫩颜色还可以保留下来,吃起来鲜甜可口,留在汤里的清香,是春天树木抽芽的新鲜味道.炖清汤的小秘诀现在有了电子炖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炖汤,自动保温,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炖起汤来似乎容易了很多.不过要做出一盅上好的炖汤,还要讲究一些小秘诀,梁师傅向我们透露了一些炖汤秘诀:炖汤虽然材料是全部放进盅里炖,但放置的时候有讲究,先放肉垫底,再把药材,配料放在上面来炖,汤水会更加清澈.盅外的水不要贪多,因为水太多,会在煮开时渗入盅内,冲淡汤味.然后要掌握火候.电子炖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劳永逸,猛火煲足3小时.但如果有时间看火,还是前半小时要用猛火,使盅内的水炖开,之后可以收为文火,这样同样炖3小时,汤味更足.汤料的处理一般很简单,不过如果有水鱼,水蛇一类带比较浓腥味的肉类,炖之前就一定要飞水,再加入姜片辟味.竹笋西瓜皮鲤鱼汤·配料: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各适量·特色:祛湿降浊,健脾利水.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小,高血压.竹笋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操作:①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1天;鲤鱼去鳃,内脏,不去鳞,洗净略煎黄;眉豆,西瓜皮,生姜,红枣(去核)洗净.②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堡2小时,加精盐调味供用玉须泥鳅汤·配料:〖主料〗:中大泥鳅300克,鸡胸脯肉150克,猪小排骨100克,玉米须15克〖辅料〗:葱1根,生姜数片〖调料/腌料〗:盐少许,麻油数滴·特色:泥鳅味甘性平,可补中益肾,可祛湿消渴;玉米须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热,可利尿祛湿.与猪小排骨,鸡胸脯合炖,对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疔疮热毒,高血压,黄疸肝炎等有一定疗效·操作:(1)将泥鳅剪开腹部,洗净,用沸水氽过后,捞起,沥干.(2)猪小排骨斩块,装入砂锅,上置泥鳅.(3)放入姜,葱,加入适量沸水;玉米须用纱布扎紧,也置入砂锅内.(4)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时,放入鸡胸脯肉丝,继续煲至熟烂为度.(5)食用时除去姜,葱,玉米须,加入盐,麻油调味润燥黄豆肉排汤·配料:黄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特色:此汤有除湿热,祛湿气,肠胃燥结,解毒,治疗脚气,湿痹等功效.黄豆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等,少食长食有益,多食则令人肥胖.·操作:黄豆略先浸15分钟,肉排骨洗净后用少许盐腌搽半小时,然后斩开放入煲中,加入黄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时,拭豆稔即汤成,食饮随意,全家适用白玉猪小肚汤·配料: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红枣10个,猪小肚500克·特色:祛湿消肿.·操作:将猪小肚洗净切块,用盐,生粉拌擦,再冲洗干净.先放入开水锅煮15分钟,取出在清水中冲洗.红枣去核后,与白茅根,玉米须一起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与猪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内,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个小时,可加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生油.

本回答来自: 中日友好医院  |  向TA提问 投诉  |  2015-07-24

查看更多关于“湿热长痘喝决明子有用吗”的相关常识>>

内 科
呼吸科 普通内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心血管科 神经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外 科
胸外科 普通外科 泌尿科 心外科 血管科 乳腺科 肝胆科 肛肠科 神经脑外科
妇产科
人流 盆腔炎 妇科炎症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女性不孕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外阴白斑
儿 科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小儿腹泻 小儿脑瘫 小儿普外 小儿口吃 小儿肥胖 小儿遗尿 小儿眼科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性病 中医科 肿瘤科 精神科 整形美容
男 性
阳痿 早泄 男性不育 前列腺痛 性交障碍 包皮过长 包皮包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女 性
乳腺癌 乳腺炎 女性不孕 月经不调 宫颈糜烂 乳腺增生 外阴白斑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老人
中风 痛风 类风湿 冠心病 类风湿 脑梗塞 脑积水 股骨头坏死 风湿性关节炎
儿 童
胎记 湿疹 多动症 性早熟 手足口病 小儿肥胖 小儿风湿 小儿癫痫 小儿脑瘫
职业病
失眠 胃炎 痔疮 头痛 腰椎病 强迫症 焦虑症 近视眼 颈椎病
头 部
鼻塞 流鼻血 眼充血 牙龈出血 甲状腺肿 喉头水肿 眼睑浮肿 口眼歪斜 脑干出血
胸 部
咳嗽 胸闷 心悸 心率不齐 肺纤维化 呼吸急促 乳头发炎 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
腹 部
胃痛 肝肿大 肠痉挛 食欲不振 胃酸过多 消化不良 下腹坠痛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上 肢
手麻 手抽筋 手脱皮 上肢无力 腕部疼痛 肩关节痛 肩膀酸疼 两手颤抖 手脚冰凉
下 肢
脚臭 足癣 足跟痛 小腿酸痛 小腿水肿 X型腿 O型腿 膝盖扭伤 下蹲困难
内 科
哮喘 胃炎 厌食症 尿毒症 脂肪肝 肝硬化 羊癫疯 支气管炎 强直性脊柱炎
外 科
气胸 脑中风 脉管炎 胆结石 结肠炎 脑积水 胰腺炎 静脉曲张 乳腺增生
妇产科
人流 绝经 妊高症 羊水穿刺 女性不孕 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 阴道痉挛 外阴白斑
儿 科
性早熟 佝偻病 手足口病 小儿脑瘫 小儿肥胖 小儿弱智 小儿癫痫 儿童心理 小儿中耳炎
其他科
骨科 男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中医科 肿瘤科 传染科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