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颧弓骨折怎么办
女 | 35岁 | 分类:颌面部创伤 | 1人回复 | 2011-10-26
病情描述:
颧骨及颧弓骨折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易受撞击而发生骨折。颧骨与上颌骨、额骨、蝶骨和颞骨相连接,其中与上颌骨的连接面最大,故颧骨骨折常伴发上颌骨骨折。颧骨的颞突与颞骨的颧突连接构成颧弓。颧弓较细窄,更易发生骨折。 1.颧骨颧弓骨折分类 一般可分为颧骨骨折、颧弓骨折、颧骨颧弓联合骨折及颧、上颌骨复杂骨折等,而颧弓骨折又可分为双线型及三线型(M型)骨折。Knight和North根据解剖移位的角度提出6型分类法:Ⅰ型:颧骨无移位骨折;Ⅱ型:单纯颧弓骨折;Ⅲ型:颧骨体骨折向后内下移位,不伴转位;Ⅳ型:向内转位颧骨体骨折;Ⅴ型:向外转位颧骨体骨折;Ⅵ型:颧骨体粉碎性骨折。认为,Ⅱ、Ⅴ型骨折复位后稳定,不需固定;Ⅲ、Ⅳ、Ⅵ型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固定。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1)颧面部塌陷:颧骨、颧弓骨折后骨折块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向,多发生内陷移位。在伤后早期,可见颧面部塌陷;随后,由于局部肿胀,塌陷畸形并不明显,易被误认为单纯软组织损伤;数日后肿胀消退,又出现局部塌陷。 (2)张口受限:由于骨折块发生内陷移位,压迫颞肌和咬肌,阻碍冠突运动,导致张口疼痛和张口受限。 (3)复视:颧骨构成眶外侧壁和眶下缘的大部分。颧骨骨折移位后,可因眼球移位,外展肌渗血和局部水肿以及撕裂的眼下斜肌嵌入骨折线中,限制眼球运动等原因而发生复视。 (4)瘀斑:颧骨眶壁有闭合性骨折时,眶周皮下、眼睑和结膜下可有出血性瘀斑。 (5)神经症状:颧骨上颌突部骨折移位可造成眶下神经损伤,致使该神经支配区有麻木感。骨折时如同时损伤面神经颧支,则发生眼睑闭合不全。 3.诊断 颧骨颧弓骨折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X线片检查而明确诊断。 视诊应注意两侧瞳孔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眼球运动受限,观察两侧颧骨是否对称应自患者的头顶位或由颏部向上观察进行对比。 触诊骨折局部可有压痛、塌陷移位,颧额缝、颧上颌缝及眶下缘可触及有台阶感。如自口内沿前庭沟向后上方触诊,可检查颧骨与上颌骨、冠突之间的间隙是否变小,这些均有助于颧骨骨折的诊断。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应该如何治疗呢?治疗的方法都有什么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 骨折愈合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修复,最终不是形成藏痕,而是十分类似于原有骨结构。传统的骨折愈合(二期骨愈合)方式大致可经历4个阶段:
1.血肿形成 骨折时,由于骨折部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中的血管断裂出血,形成血凝块。通常在伤后4~8小时即可在两断端间形成血肿。
2.血肿机化 骨折后的24~72小时内,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性反应不断加重,血管扩张,血浆渗出,炎细胞浸润,出现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肥大细胞,开始吞噬和清除坏死组织;同时,骨折断端的骨外膜出现增生、肥厚,成纤维细胞增殖,骨外膜内层即生发层,增殖成骨细胞,与毛细血管一起向血肿内生长,使血肿逐渐机化。
3.骨痂形成 骨折后1~2周,机化的血块被纤维血管组织所替代,再沉积胶原纤维和钙盐,通过成骨细胞和多种内源性生长因子的作用,逐渐产生骨样组织和新骨,形成骨痂。
4.骨痂改建 骨折2周后,骨样组织内不断有钙盐沉积,并逐渐钙化为坚实的骨组织,与骨折断端的骨组织连接、融合在一起。新形成的骨小梁排列很不规则,以后通过较长时间对应力作用的功能适应和骨质的吸收与重建,逐渐调整、改建,恢复到和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
查看更多关于“颧弓骨折怎么办”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