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刘保兴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秋燥。秋燥症 病症:口、唇、鼻、咽等感到干燥,咽喉肿痛,皮肤干涩、发紧,干燥脱屑,烦躁不安等等,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
病理探究:“人和自然相应”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思想。秋令时节,秋高气爽,气候干燥,草木衰败,万象萧条,人体内的肺相对旺盛,秋燥伤人,主要表现为干燥。干燥的空气使皮肤和粘膜干燥或脱屑、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弹性减弱、表皮再生能力缓慢、皮肤起皱皲裂。对于天地间萧条衰落的景象,人就常易触景生情,出现积怨郁闷、坐立不安、情绪急躁等精神上、肉体上的“秋乏”现象。
医生攻略:调节饮食秋季气候干燥,极易造成津液缺乏,损阴伤肺,在饮食上就要以护阴防燥、滋肾润肺为主。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应适量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还应多吃些生梨、萝卜、豆腐、芝麻、银耳、板栗、莲藕、甲鱼、鸭肉、鸭蛋、柿子、菱角、橄榄、香蕉以及中药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平补清补之品,同时还应少吃冷饮以及辣椒、生姜、大葱、生蒜、胡椒、花椒、烈性酒等燥热辛辣之物。
查看更多关于“夏秋之交感冒”的相关常识>>